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从白校到医院
我叫郝斌,作为一个南方人,来到医学院学习,纯属偶然,校友间把母校简称白校,正如你了解的一切关于诺尔曼-白求恩等医生的故事一样,我们懵懵懂懂的进入这个传奇般的学校,憧憬着将来能成为像白求恩医生那样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现在即将毕业了,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不知道,在白校如何端坐马扎挑灯夜战复习拿到的**的记忆也不是很多,总之在我还没弄明白每到冬天,窗外呼呼~~的声音到底是杀猪叫还是像同学说的那样是风灌进教室的声音的时候;在我还没搞清楚为什么穿4双袜子把厚厚的旅游鞋撑得满满的去到东北仍然脚还冻得没有知觉,非要穿内部带毛的高邦马丁靴才能保暖的时候;在我还没有弄清楚大连房价是多少就承诺跟口腔班女童鞋一起买房子最终在火车站吻别的时候;我居然就毕业了,中西医结合专业,我学到的东西很多,除了内外妇儿科,还有很多中医的诊疗方法,传统的针灸、刮痧等中医医技。然鹅并没有什么用。跟所有的医学毕业生一样,我们面临着实习,然后就业,也可能失业。或者继续深造。学校帮你安排医学实习,你可以不去,然后自己找实习医院。
于是,我回到了南方,在号称全省最大的医院实习,跟很多实习生一样,兢兢业业,幻想学到老师一招半式,幻想着结得到哪个主任赏识,留在科室工作。或者留在科室深造一年半载,不要工资都可以。各科室轮转一圈,在医院摸爬了一两年,你才发现,都是笑话。多年以前的医院,还不是逢进必考的单位,那时候在医院,实行聘用制。医生基本分三种,第一种:世袭制医生,父母或者家族长辈是从医的,小孩不管是专科还是本科,反正就塞进来,练个十年八年,硬扛出来一个医生。基本父母不是这个医院长辈就是其他医院的领导主任之类的。这类医生有的经过日积月累,接到上辈经验真传的不在少数,工作也还算勤恳;有的纯属混日子,拍X片片子不会看,诊断不准确,治疗方子不会开,一般都放在住院部管理病号做些常规检查。我有一个老师,居然在住院部呆了4、5年还连执业证都没有考得,每每提及,主任只能无奈苦笑。第二种才是真神,他们一般毕业于名牌大学硕士博士以上学历,是科室诊疗的骨干分子,挑起科室医院甚至市一级区一级的学术科研课题担子,升职快,待遇好,享受各种补贴津贴,压力大。这类医生往往德才兼备,多金且有理想信念,轻易不做违背原则的事情,个别到了院长级别的就不好说。正如某院长被判刑后医院里面议论的那样,放着几千万上亿的钱给你拿,轮着谁,谁心能保证不动。第三类医生,从下一级医院来进修的医生。有可能是刚毕业的住院医生,有可能是即将提拔卫生院领导的医生,也有可能是为了提升医技的医生。反正都是有门路的,来打杂一两年,镀金后荣归故里。我们那个年代,有一个奇葩的规定:毕业生没有医师执照不能进医院工作,然鹅没有医院工作证明又不能考医师执照。这个自相矛盾的规定居然存在了长达十数年。所以长期以来,毕业生都是靠找关系进医院做做下手,有没有工资无所谓,只求一张考试证明,早日有“正规军”身份。没有医院关系的,你只能在诊所打杂度日,寻找考执照的机会,一直没有找到关系开考试证明,你只能转行。那个时候医院也大都是招聘制,毕业能直接进医院工作的,基本都是能人。
随着市里某院院长双手食指搭成一个十字架“起码十万”,没有编制,合同1年签一次。我选择了放弃医院,因为老家刚建了房子,正是缺钱的时候,况且谁能保证第二年,第三年后医院院长还在不在位还跟不跟我续签合同呢。跟很多没有继续考研又没有爹拼的同学一样,毕业就面临了失业。四处打听其他同学状况才知道,除了中医学院的同学经过师兄介绍因为正好缺人进入某县医院做住院医生,有的是篮球队特招,有的是某生局领导亲戚安排进了大医院。要不然就是回乡镇做村医,或者诊所,大部分像我这样的本科生,面临的或者失业,或者改行。
凭着在省医院实习的经历,四处求医院工作无着落的时候,医药公司居然找到了我,通过一系列培训我才了解到,在医药公司的队伍里,一大半以上都是像我这样的医学生,他们每天混迹于各个科室之间,一个是与医生混个脸熟,打好关系,寻求发展好业务。其实很多人,就是在等待一年一度的医师大考,希望能在考试之前,有哪个心软的主任能帮开一张证明,好能够去考试。更多悲哀的想法就是,不忍心舍弃本专业,想从事医药相关的工作,徘徊在医药行业的边缘。其实很多年以后回过头来看看,只要一开始无论什么原因离开医疗这个行业的,基本就很难回头了。那是后话,现在的我,已经从一个自以为高尚的医生,一眨眼沦落成大家眼中的“药贩子”。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