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蒲洪一眼看中了枋头这块宝地 (3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章 蒲洪一眼看中了枋头这块宝地 (3 / 7)
        “如今是乱世,治河的事怕是顾不上,唯有祈求老天保佑了!”蒲洪叹息地说。

        “是的。大河水患既有天灾,也有人祸。战国时赵国攻魏国,就曾在这一带将河堤掘开。汉武帝时那次大决口未作及时修治,相传是丞相田蚡从中掣肘,因为决口在河南,河北不受影响,而他的食邑正好在河北。王莽时大河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部地带)以上决口,他又任凭河水东流泛滥,据说他觉得这样也好,不会危及他在元城的祖坟……”

        “这两个混蛋!”蒲洪忿忿地骂了一句。

        “汉武毕竟雄才大略,后来他还是下决心治河,亲自到瓠子决口察视,沉白马玉璧祭祀河神,令群臣和随从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劳作,薪柴不够便下令砍伐淇园的竹子,终于将决口堵住。为此,他作《瓠子之歌》以记其功,又下令在此筑宣房宫。”蒲雄插言道。

        “他呀,只不过做了该做之事。”王坠笑着向蒲雄点点头。

        蒲雄近来在读《汉书》,遇有不懂之处便求教于王坠。王坠给他讲解过《武帝纪》。

        王坠接着说:“论及治河之功,当首推后汉琅邪人王景。在新莽决口整整延宕了一个甲子之后,汉明帝时起用王景治河。王景依据当时的河势,定下了一条从荥阳至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东北地带)的新河道,疏浚壅塞、裁弯取直、筑修堤防,开设减水口门,诸策并举,卓有成效。大功告成之时,汉明帝亲往巡视,将王景连升三级,又下令在下游郡县设‘河堤谒者’,专司堤防。有赖明帝、王景君臣治河之功,屈指算来,大河已在这条新河道内安流了二百六十多年呢!”

        “我是孤陋寡闻了!”蒲洪瞥了蒲雄一眼,“就晓得出了个西门豹,却不知这王景的功劳更大!”昨晚临睡前他们父子闲聊,蒲雄给他讲了西门豹治邺的故事。

        “呵呵,”王坠听后莞尔一笑,“我们过去居大河上游,对下游的事自然关注得少。大帅,朝歌、汲县(今河南卫辉市地带)、黎阳、白马(今河南滑县地带)四县的县令,还有黎阳、白马二津的守将,都已先后来拜访,你是不是也该回访一下呢?”

        枋头这一带为三郡交界之地。

        其所在的朝歌县和西南相邻的汲县同属司州汲郡,东北方向的黎阳县属司州魏郡,而东南面的白马县则隶属于兖州的濮阳郡,两县以黄河为界。黎阳津和白马津正好夹河相对,因为是黄河下游的要津,两岸都筑有关城、派兵戍守。

        石勒当年开疆辟土,曾派最早追随他的“八骑”之一逯明驻守白马津。逯明为了巩固河防,修筑了一座周回二十里的大城,现在被人称作“逯明垒”。

        “礼多人不怪,回访一下当然好。只不过……”蒲洪沉吟了一会,“虽系父母官,但我跟他们并无隶属……这样吧,哪天你和雷弱儿他们作个商议,有空你们就一道过去一下吧。多带些礼品。我就免了,省得人家说我一来就串门子、攀亲戚。”

        “这样也行。襄国和邺城那边你打算如何安排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