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引言(2)
二.灌木纪:以人为天之神仙术
神仙术的四个代表人物是张道陵,魏伯阳,葛洪和魏华存。为什么道家的修炼会从长生术演变到神仙满天飞的神仙术,这就得从汉儒说起。
森林大火(百家争鸣)之后,华夏文明该走向何处,作为汉朝官学的汉儒,应运而出,回答了这个问题。以天,天师,圣,王,天下为结构的天道体系废弛,以天子,礼,儒,法,大一统为基本结构的人道体系兴起。华夏文明,也从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成了灌木生态系统。
以人为天,势必就需要把人拔的和天一样高。所以,在汉儒中,出现了和先秦之儒不一样的趋向,那就是儒家思想的神学话。孔子被赋予神格,被汉儒称之为素王。汉朝皇帝也要和天之间,进行天人感应。天人感应论一出,顺理成章的灾异说就出现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运动的总工程师,董仲舒提出了灾异说,认为皇帝就是天本身,天就是皇帝本身,如果皇帝德厚,那么天下就会祥瑞太平;如果皇帝德薄,那么天下就会昏乱祸殃。既然天就是黄帝,天德就和天子之德互相等同。那么同理,如果出现了地震,是天德不顺,那么也说明是皇帝缺德。
这个反之成立的推理,把汉武帝气坏了,差点砍了董仲舒。天什么时候地震,什么时候洪水泛滥,谁能控制得了,那纵使皇帝再英明在勤奋,也会终有一天被缺德。董仲舒的思想哪里出了问题呢,本质上就是以人为天这个体系的必然会出现的缺陷。
在以天为天的天道思想里,老子说,天之所恶,孰知其故?老子认为,人只能合天顺道,只能根据天地出现了什么状况,然后再相应的进行善谋,善应,善利和善胜。这就是莫知其极而无不克的思想。
在《道德经》中,老子这样阐述他的福祸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在华夏文明的以天为天的森林纪里,那些能够同于大道,言于天伦,可以提携天地的真人,比如岐伯,广成子,神农,黄帝,伊尹,老子,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之为天师。天师和圣王们,才可以以国家官学的形式,为百姓以天道立教。
但是在汉朝,这样的真人不复存在。因为真人本身就是以天为天才会出现的天道掌握者。以人为天的人道时代,最高的圣人就只能是周公和孔子。
所以道教的根和源头,是汉儒而不是老庄,它只是披着黄老庄之道的外衣,行汉儒谶纬之实。所以在道教中,老子就变成了太上老君,都被神格化了。
单从道家修炼上说,张道陵比后世的一些内丹士,修为是高很多的。从他的道术源流上来看,方仙术、黄帝、神农、老子之道、易、医等等都很精通。
魏伯阳的《周期参同契》,后来的内丹士们,称这本书为万古丹经王。在这本书里面,开始出现了丹这个字。
在先秦,尤其到了汉代,很多炼丹术士认为,矿物药经过炼制,人服用之后可以不朽,这就是被后丹士们称之为外丹术的道术。
张道陵,魏伯阳,葛洪,魏华存,在神仙术方面,都可谓是不世出的天才。在华夏道家修炼的森林纪过后,他们像地表之上,突兀的高大的灌木那样,鹤立鸡群的矗立在神仙术这门学问的丛林里。这些神仙术的天才所创立的学问,继续向下传承和发展,道家修炼,也从灌木纪走向了草原纪。从神仙术走向了内丹术。也标志着道家修炼从以人为天走向了以身为天。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