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奴隶变将军
有了羯人和匈奴人的特殊关系,石勒和新主人刘渊那真是天生的主仆,地造的君臣。他们不仅有了共同的政治纲领,而且彼此间多出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尽管羯人是匈奴人的奴隶这都是几代人之前的故事了,但是有了胁迫乌丸归降的事情,刘渊对待石勒还是多了一份重视,完全没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戒备心态。
投靠了匈奴汉王刘渊,这也就给了石勒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起码不用再像以前打游击似得,为了生存发展而大费脑筋,而且自己有了刘渊这个靠山,对于招募匈奴鲜卑等民族的百姓为兵,少了很多麻烦事,因为石勒的羯族终究不算是个大族,所以,有了匈奴汉王刘渊这块招牌,石勒在匈奴族群中说话也就有了分量,为日后成为十六国时期的一代枭雄打下了基础。
石勒出生于山西河北交界一带的羯人家族中,他的父亲是当地羯人部落的小头目,估计也就是他家的家长,石勒小时候曾经跟随同村的成年人到西晋的都城洛阳做小生意,结果碰到了西晋大臣王衍,王衍看到小石勒长相和叫卖声非常奇特,非常惊讶,估计王衍肯定不知道羯族是咋回事,所以,王衍竟然认为小石勒将来一定是个祸乱天下的枭雄,于是,就派人前去捉拿,赶巧小石勒走脱了。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开国帝王小时候的故事基本都是秘书们帮他们编造的,我们看个乐呵就完了,没必要当真。作为十六国时期后赵政权的开国皇帝,石勒小时候的故事也是一样。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石勒在加入公师藩的队伍之前,其生活经历应该是非常坎坷和痛苦的。喜欢历史的朋友们,没人不知道乞丐皇帝朱元璋,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比朱元璋参军前混得惨十倍的石勒。
石勒出身羯族,尽管当时羯族和匈奴族寄居在了内地几十年了,主奴之间的关系已经荡然无存,但是本身拥有高加索血统的羯人,由于相貌奇特很容易被人脸识别,再加上他们的先祖是奴隶身份,所以,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很卑微的,这点咱们了解下现在美国黑人在国内的社会地位就明白了。
而且,石勒成长的时代,正是西晋朝廷八王之乱呈现白热化的时期,匈奴汉王刘渊在并州起兵,打的西晋并州刺史司马腾一路东逃,别看这个司马腾治军无方,但是很会挣缺德钱,自己兵败跑路,但是不能忘了敛财,司马腾一路逃跑,一路抓捕羯人,然后一路再把羯人当奴隶卖掉。据说卖的钱的都当了军饷了,但是,能干出这样丧尽天良的事情,不把钱往自己口袋里装,那真是咄咄怪事!
司马腾哪有封疆大吏的气质,充其量就是一个投机倒把的人贩子。羯人本来已经脱离匈奴奴役的苦海,结果又被西晋官员当成了发家致富的商品,羯人的命运不可谓不悲惨。当时三十多岁的石勒正是年轻力壮的年纪,当然也出现在了司马腾的账本上。
不幸中的万幸就是,石勒的买主师欢是一个喜好结交各路好汉的地主,师欢的家就在山东茌平一带,因为有着小旋风柴进乐善好施的性格,所以,荏平当地的英雄好汉经常光顾师欢的家里。汲桑作为荏平一带的牧帅,也就是当地民团的骑兵连长,当然也属于当地有一号的人物,自然也就是师欢家的常客。
三番五次的做客,作为骑兵连长,汲桑很快就发现了,在师欢家的奴隶中,有个相貌奇特的家伙,很会看马,经过测试,汲桑还发现,这个奴隶骑马射箭也是一把好手,汲桑和王衍一样,对于羯族肯定是孤陋寡闻了,人家羯族怎么说也是这儿八经的游牧民族,对马匹的感情那是远非定居民族的人们所能理解的。
于是,汲桑就向师欢索要这个奴隶,师欢当然很会做顺水人情,一个奴隶也不值多少钱,送给好汉又何妨?汲桑当然很高兴的带走了这个奴隶,并且给他改了个名字,叫石勒,石勒从此也就幸运的摆脱了奴隶的命运,成为了汲桑手下一个十分骁勇善战的骑兵。
后面的故事就都清楚了,随着公师藩在河北起兵拥戴成都王司马颍,汲桑带着石勒也在茌平起兵响应,在随汲桑东征西讨的过程中,汲桑当然对自己手下的这个骁勇善战的羯族勇士不断教导,不断提携,使得石勒逐渐的从一个奴隶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将领。然而汲桑的慧眼识珠却是帮刘渊做了嫁衣裳。
刘渊得到了石勒,当然非常高兴,他的战略意图其实很明显,就是控制富庶的关中地区,但是争夺天下,中原逐鹿,广义的中原地区还包括了关东地区,就是河北山东一带,对于关东地区刘渊也是垂涎三尺,奈何手中没有合适的将领来帮他经略这方面的事情。而石勒正好起兵在山东,征战于河北,对于关东地区的情况肯定很熟悉,所以,刘渊就命石勒率军东出太行山,重返河北地区。
公元308年,石勒率领大军率先打败了并州刺史刘琨,突破了刘琨的太行山防线,石勒带领着匈奴和羯人组成的游牧骑兵,也就顺利的出现在了华北平原上,骑兵在平原上征战,简直就是虎上深山,龙入深渊。
仅仅数月时间,河北南部地区尽被石勒所得。跟当年司马越搬来的游牧骑兵不同的是,这回是人家游牧民族可是自己打天下,不仅对城池百姓秋毫无犯,而且石勒还从当地百姓中征募士兵,很快就得到了精兵五万余人。
看着石勒取得的骄人战绩,远在山西的刘渊那叫一个高兴,干脆直接自立为帝,并把都城迁到有着尧都之称的平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有意思的是作为游牧民族,刘渊竟然不把都城往草原上迁,反而往定居民族的先祖尧帝的老家搬,而且自己也不叫大单于,反倒是称起了皇帝,这也说明这时的匈奴人已经和中原的百姓没什么差别了。唯一的差别就是**上民族一栏里的称呼不同。
刘渊当了皇帝,怎么能亏待自己的小老弟石勒呢,封官赏赐那是不在话下。石勒当然也很给自己的老大哥长脸,很快就再次夺取了关东重镇邺城,并且彻底的将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地区划入了汉赵政权的版图。石勒手下的兵士也壮大到了十万之多。
对于经久沙场的石勒而言,兵多将广肯定是不够的,自己打仗不能全靠着人多,当然也要玩点阴谋诡计,而且管理地方不是说靠着打打杀杀的本事就能让老百姓服气的。所以,石勒非常需要一些有文化的人来辅佐自己。
可是石勒连汉字都不认识,怎么知道谁有文化谁没有文化呢,石勒很聪明,干脆将自己地盘上有名气的读书人统统召集起来,组成君子营,充实到自己的军中。君子营可不是用来冲锋陷阵的,而是石勒的参谋团,遇到棘手的问题,石勒就把这支队伍拉出来,让这些参谋们给自己参谋参谋。在石勒的君子营中,出现了一位类似诸葛亮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张宾。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