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罗霄山生命的萌芽
湖南东部,罗霄山脉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渌水流域醴陵县,大多以山地、丘陵和岗地为主。在醴陵北乡一个小山冲前,有一个绵亘数十里的龙形山,犹如一条绿色巨龙,盘旋在山间盆地里,九个山峰由小到大,好像龙脊,蜿蜒起伏。山上有宋朝秘阁修建的杨大异墓,其碑文大部湮灭,只有“醴陵开”三字可辨。
“此地巢云窠,群山耸列多。荒碑余剩史,萧寺老维摩。”那时当地私塾在顽童们摇头晃脑地大念“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之百代之过客”,或者“天对地,海对风,大陆对长空”时,老先生一面吸着水烟,一面就自吟自咏起古诗来。这首元代诗人彭显荣所作的绝句,正是描写的湖南醴陵北乡的景物。
20世纪初,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大山沟里,有堂屋、卧室、厨房三间瓦房,一间厕所和猪棚的茅草房,就显得幽静而气派。这可以说是当时的小康之家了,当然也是现代很多城市人回归自然所向往的生活。
1930年3月17日早晨,湖南醴陵北乡冷水井的大山沟中,大雾重重,清风阵阵,山花漫漫,一个即将临盆的年轻妇女的叫声响彻山谷。忽然一缕青烟从堂屋上升起,变成一只青鸟,直冲云霄。霍地云开日出,山花烂漫,一个小男孩哇哇落地了。爷爷、外公、外婆看到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都特别高兴,特地请来道士施法,保佑平安,祈求成才。父亲是读过两年私塾的,跟他取名为凯南,希望这个小男孩日后能够逢凶化吉,凯旋江南。张凯南就成了他儿时记忆里的标志。当然,改名张冬生是后来的事。
张凯南出生一年多后,妈妈又生下一个妹妹。在那个时代,乡下人过的贫困生活,是现在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尤其是早稻收获前青黄不接,无米下炊的时期。张凯南家并没有自耕田,租着地主家的几亩田,一半以上的收获要缴地租。每年四-五月份,刚刚20岁的妈妈经常牵着小凯南,背着他幼小的妹妹出外要饭。
那时,在农村经常是没吃也没穿,除了地主家的人穿得起棉衣棉裤,一般人冬天能够穿上夹衣夹裤已经算是很不错了,整个冬天完全是依靠一只“大笼”取暖。人们在竹制的大笼里放着一个烧着碳火的瓦缸,大笼里放上一只,用手可以提起,这样可以保温一天。
缺粮可以喝稀饭、吃野菜,缺衣可以抱起“大火笼”,但最可怕的还是生病,那可是要人的命呀。用后来成为生物学家的张冬生自己的话说:“吃不饱、穿不暖,还可以免强维持生存,可要是生病了,那可要灭掉我们的基因呀。”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