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郯县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郯县 (1 / 4)
        与沿海的朐县相比,作为郡治及州治的郯县其城池规模自然要大得多,原本也要繁华许多。

        不过近来因为黄巾贼的滋扰,郯县附近的盗贼匪患声势渐长,加之这几年收成本就不好,受到天灾人祸影响,周围许多村镇都有鬻儿卖女、易子相食的现象。

        乱世人命如草芥,甚至不如草芥,这本就是常事。

        而本该有保境安民职责的官府,在被围困、滋扰的情况下自顾不暇,连组织反击都很难做到,自然也是无力再护从百姓。

        不过有一人却从中看到了机会,看到了属于自己,亦是属于官府的机会。

        将办公地点定在此处的朱并作为徐州刺史,且又曾经师承刘宽,当初上任自然也是想过好有一番作为的。

        虽然历经桓帝和当今天子接连两任的胡搞,加上恰逢天灾不断,各地匪患更是不绝,但在黄巾大乱之前,汉室统治的根基依然还是比较扎实的。

        士人和官员们的想法往往是皇帝受到了以张让、赵忠等为首的“十常侍”的蛊惑,而非天子本身的问题,至于这到底是真这么想还是自欺欺人,就见仁见智了。

        反正那时候的朱并就属于立志于厘清地方、再回归中央共同对抗宦官的一类人,若没有这样的志向,当初刘宽又怎么可能举荐他。

        只是理想与现实总归是两码事,来到地方、接触实际后,朱并才发现自己首先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与地方各世家大族的斗争与融合。

        往往在一个完全重建的王朝初期,地方势力是相对比较弱势,吏治也会比较清明的,但后汉且不说到了如今,就是当初光武帝刚立国的时候,也有着诸多地方顽疾没有消除。

        中央与地方的斗争矛盾更是两百年后汉的沉积,一方面要强干弱枝,一方面却又阻挡不了那些地方世族的壮大。

        当然,后汉比前汉好的一点在于,各地都在乱,但是反倒没有能够出现一个如同八王之乱那样的领头羊反叛。

        至于那些始终未绝的匪患,在出现黄巾这样的大规模之前,也并不被朝廷放在眼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