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义子
许存起身上前细看李玄义两眼说到:“像,确实与明广兄长有六七分相像,就是眼睛不像。”
“回许伯父的话,家里人都说我的眼睛像母亲。”“像母亲好,像母亲好阿。”
“你可知我与你父是如何相识的。”
“父亲说,你和他相识于懿宗咸通十一年防秋时。”
“是阿,懿宗咸通十一年,南诏进犯成都。我和你爹作为防秋兵入蜀作战。我那时只有16岁,刀枪都拿不稳,如果不是你爹护着我,怕是早死在成都了。战后,防秋兵撤回本道,你爹回了江西,我回了河南。之后就是持续十几年的兵乱,我们二人也是音讯全无。你父亲富贵后也曾派人到河南找过我,可那时兵荒马乱的怎么找的到。直到文德元年(888年),我随成使君攻下江陵,派人去江西,才联系上你父亲。细算一算,你父亲也42洛,身体可还康健。”
“伯父,父亲身体还很健康,我走时,每顿还能吃三海碗饭,三斤肉,一壶酒。能开强弓,披重甲,骑烈马。”
“哈哈哈,好好,兄长身体康健就好。”
“伯父,家父要我给您带了一封信,还有一些礼物。”李玄义从怀里掏出绢帛写的一封书信,又把装着黄金的包裹放在几案上。许存接过信开始细细看了起来,他站在旁躬身侍立。半饷,许存看完信。又看了看包裹里黄金。说到:“你的事我已知晓,你父亲托我照扶你,我也定当尽力,但军中不比其他地方,实力为尊,且现在各藩镇征战不休,投了军就要上阵。没有真本事,怕到时是害了你。安世曾于我说过,你极其善射,来时于船上射死二百步外的贼人。想来安世也不敢诓骗与我,但我还是要亲眼验证一下。如何”
李玄义一听知道这是要看看他的斤两,这回如果让他满意,那必然会多加提携,但反之,为了保护他的安全,也许就是去府衙当个文书小吏了,他当即说到“伯父,这是自然。小侄别的不敢自夸,但对射数还是颇为自信。不知伯父可知道,三国时,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小子今日不才,大胆请射三百步外的兜鍪婴盔。”
许存一听也是直勾勾的看着他,他第一反应是不信以为是年少好为大言,但看其自信满满的样子,心中却又有些期待起来,对外喊道“来人”,帐外的亲兵听到主将呼唤,进来一人。许存吩咐道:“自大帐三百步外立已槊,槊上插一红缨兜鍪。”说完,又从傍边的兵器架上那来一把宝弓递给李玄义说到:“我看三郎未曾带弓,我这把弓名为落雕,是江陵武库中最好的,弓力三石。你可先试试。”
李玄义施了一礼,双手接过弓箭,开始调试弓来,每个人射箭的习惯不同,如果是新手,自然什么弓都可以来射,但到了他这样的神射手自然需要细细调试,不然一点的不习惯都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过了一会,那亲兵进帐禀报已安排妥当。这时李玄义还未准备妥当,便再等了一会,等到他们出帐,外面已经聚集了数百人,皆是听闻有人要射三百步外的婴盔,来看看热闹,更有甚者,已经开始开盘赌博。押射不中有近百人。押射的中的竟也有七八人,一看竟全是从鄂州回来的兵卒,他们知道李玄义能两百步外射死贼酋,这次射中的可能性极大。一旁的一个黑胖子问众人,“这是哪来的奢遮人物竟一来就要射三百步,咱们军中最善射的赵武将军也就是射个两百步。用撅张弩我还信个七八分。用弓射那么远都飘了,风一吹哪还有什么准头。”旁边众人听了也是连连点头称是。于是又有数十个原本在观望的士兵压上射不中的注。旁边那些从鄂州回来的士兵,看着这个黑胖子,实在是憋不住笑,心里说到“这**朱三,明明知道那李三郎能在船上两百步外射死贼酋。现在故意说这些,就是像多赢点钱。不过咱们也能跟着多赢点。
李玄义出帐后见如此多的士卒看他射箭,他也没有任何想法,这是他自幼射箭养成的习惯,射箭之时眼里只有目标,所谓“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也”他闭眼调整了一下呼吸,突然他睁开眼,弓拉成满月。手臂上肌肉虬结,稳如泰山。
周围的人都没了,从李玄义的感觉中消失了,他感觉到了风,在没有规律的风中,远处的婴盔就像从远处奔跑到近前一般,在他眼中放大。他毫不迟疑松开弓弦。
周围的众人只看见他闭上眼睛,然后又突然睁开,瞬间拉弓如满月,连瞄准都未曾瞄准,就听见彭的一声响,弓上的箭已经不见了踪影,然后,三百步外的婴盔便扑通一声掉落在地上面插着一只白色雕翎羽箭。场上众人还未反应过来,然后就是震天的欢呼,“射中了,射中了。”远处看守靶标的亲兵双手拿着扎着羽箭的头盔边跑,边喊道。等跑到许存面前时,单膝跪倒,双手呈上头盔给许存查看。”
许存看了不禁哈哈哈大笑起来说到“不亏时自古英雄出少年,我那兄长生了一个麒麟儿阿。”他又对周围的众人说到,“现在热闹也看了,还在这作甚,各自散去归营房吧。”说完便拉着李玄义的手进了大帐,进帐后还是欢喜的看着他,看来十分中意他此次的表现。要说乱世的将军最爱哪几样东西,那第一就是此等猛将了,第二就是宝刀宝弓宝甲宝马。毕竟这才是他们在这乱世中安身立命,建功立业的保障。
“三郎,此等射术天下罕见我征战这么多年也只见过一人,那就是当初在秦宗权帐下的同僚安仁义。其也是常常自诩,射术天下第一。”许存笑着说到。
“小子,今日不过侥幸的中,哪敢跟早已盛名于天下的安将军媲美。”李玄义谦逊的说到,但脸上还是露出自得之色。
“三郎,你父于我情同兄弟,而你又在江西恶了钟使君,那干脆拜我为义父,改名为许玄义。你可愿意?”许存问道。唐末五代,军阀收猛将为义子,蔚然成风。像河东的李克用就有十三个义子,好曰十三太保,西川的王建也极好收取义子,亦有十数个义子。且唐末五代的武人也并不反感被收为义子。因为那意味着提拔和重用。这样军阀得到了爪牙,义子们得到施展勇武的机会,各取所需。
李玄义低下头,细细一想,江西是回不去了,现在兵慌马乱的,荆南正是大丈夫用武之地,将来功成名就,把名字改过来即可,还可以借此脱离,钟传,钟匡时的关注。也是一举两得的事。于是当即拜倒:“许玄义拜见义父。”
许存看见他答应了,更是连连笑道“好好,你既然认我做了义父,这把落雕弓便赠与你,望你用这弓建功立业。那些黄金也带回去,在江陵城买下一座宅院,当立足之地。”
许存又想了想指着角落里的做工精湛的山纹甲说到:“这套山纹甲也送你了,今日就去把入伍的程序办了,你现在寸功未立,不好许你高位。先给我当亲兵什长,日后再行拔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