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结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结义
        一入城,黒闼牵着马对李玄义说:三郎,咱们一共带了十两大银铤20个,十两金铤十个,金铤是阿郎说要送于许将军的,这个无论如何某是不敢动的。200两银子换了200贯钱,都是每贯千钱的足贯。三郎的玉佩卖了八贯,发冠卖了四贯,酒壶卖了八贯,玉带当了10贯,我记得三郎还有个手炉,没找到,应该在你身上,等会你要不要当了。

        “那个送人了”,“送谁了,那起码也能当个两三贯钱呢?”李玄义向车厢里努了努嘴,黒闼顿时不可思议的说到,“三郎,你这也太快了。”李玄义连忙辩解道,是送给那个囡囡了,你不觉得她长得很像三妹吗?黑闼往车厢里望了望,确实有些像三娘。

        李玄义继续问道,买了多少米。“一共当了230贯钱,咱们还有5贯钱,一共235贯,现在鄂州城内粮价已经到了400文一斗。我全买了,一共买了600斗,三郎,咱们按一人一天二两来算,也只够一万人七天的量。”

        “七天就七天吧。到时候再想办法。嗯?不对,235贯怎么买的到600斗米,600斗不是应该240贯吗?”

        “我把阿郎送我的玉带也卖了,卖了十贯,这不是我想着凑个整吗?而且咱们把米一买,身上就剩几十文钱了和那100两金子,那金子是要给许存,许将军的,阿郎在给许将军的信里说了。几十文钱也到不了江陵,反正三郎你的玉带也卖了,我的留着有什么意思。当年阿郎送我两一模一样的玉带不就是想让我们同进退吗?”

        “哈哈,”李玄义闻言大笑起来。一切尽在不言中。

        “三郎,我在城里租下了一个小院,粮食都放在那了,咱们现在去那,把杨家小娘安顿好,等会陈伯你去找个医生给伤者看伤。然后我再陪你一起去赴宴。”

        “我一个人去就行了,住处都是老弱,要是有人来找麻烦,岂不是不好。”

        正说着说着,一行人就来到了一个在大街左侧的坊,坊门口石碑上写着,崇福坊。看门的门吏看见陌生人走近,马上迎了上来,说到:“可是坊中租客,若是得出示租房契约。”

        “有的,”黒闼从怀里拿出一张租约,给门吏看过。然后门吏在坊门口的记下其几号来,当几号走后。他们这才进了坊,进了坊门左转,到了第三个院子。黒闼说到了,打开大门好让马车进去,然后安顿好众人,李玄义就骑着他的枣红马去赴宴了。

        赴宴的地方叫鸿福楼,是观察使衙门放息钱,收公使钱的酒楼。就是观察使衙门出一笔钱借给店主,店主每月得上交息钱。而衙门把这部分钱做为公使钱即单位的小金库。平时迎来送往,搞搞团建,节假日发发福利阿,都是用的这个钱。(其实我们玩的都是古人玩过的)所以观察使衙门里的官吏向来喜欢来这饮酒聚会,毕竟自己是半个老板。

        李玄义到的时候,一问小厮,才知道张公亮已经到了。小厮引着他来到一个雅间门口敲了敲门,说到,张校尉您等的客人来了。就听脚步声来开门,一开门,张公亮牵着李玄义的手就走进房内,与他引见一人。但见那人六尺有余,面若重枣,飘飘长髯,身材魁梧,双臂似铁铸的一般。后问其年龄竟只有二十又七,真是年少相老,让人称奇。

        张公亮说到,“李郎君,这位便是上次与你提过的许安世,现为荆南军牙兵指挥使。也是许存将军的大义子。”

        李玄义对许安世行了一礼道:许兄,我这次去江陵投军,以后可能就是同僚了。两位兄长若不嫌弃就叫弟三郎吧。”

        “三郎,听公亮兄说你父与阿爷是故交?”许安世问道

        “的确,阿爷给了我一封信,说是给许伯父的。”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许安世对李玄义马上亲热起来。交谈中李玄义慢慢了解。成使君对夔、忠、涪、万,黔等本属于荆南节度使管州,现在却不服号令的州郡起了吞并之心。文德元年(888年),成使君从归州出兵,许存许伯父袭破清江;生擒守将牟权,再攻江陵,击败山南节度使赵德諲留下的守将王建肇,后者逃奔黔州。被朝廷任命为武泰军节度使。此事成使君深恨之。而让成使君如鲠在喉还不是黔州的武泰军。而是占据夔州的秦宗权余部常厚,其屯兵于夔州和白帝城,夔州历来是巴东重镇,控扼大江上游,让处于下游归州,陕州,和江陵府随时可能遭到突袭,要知道李白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不是虚言。从白帝城顺流而下攻击江陵,小船只需一两日,而大船也只需二三日而已。这让成使君寝食难安,且据谍子的回报,常厚已经开始联络西川节度使王建,准备一起进攻荆南。

        “成使君文德元年才攻克江陵,那时江陵城中只有民十七户。根本无法支撑大军西进讨伐常厚此贼,这两年来成使君以贺隐贺判官为智囊,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招集流亡人士,减免赋税,公平决狱,江陵人口已经恢复到了两万余户。且与这几年还算安稳的鄂岳,湖南各州积极开展贸易,积累军资,招募壮士。现在已经了大战的实力。估计在今明两年之内就会出兵讨伐夔州。三郎此时投入我荆南,是正当其实阿,现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乃大争之世。正是我辈武人建功立业之时”许安世慨然说到。

        李玄忠听的内心激荡不已,他从小就是听父辈沙场征战故事长大,又习得一身武艺,是真的渴望投身这大时代中建功立业,博取功名。但一想到城外的万余流民,他还是忍不住问道“兄长,江陵府为国之南都,尽的江汉平原之地利。元和年间尚有民十二万七千户。如今才两万余户,是不是还可以接纳些流民呢。”

        “三郎此言的确,以江汉之地利养活百万人都是绰绰有余。但是自龙纪元年(889)也就是去年朱宣武击败秦宗权后,河南就日趋安定。虽然现在又与泰宁,天平俩镇交战,但战场也集中在曹,濮,兖,郓等州。靠近山南道的州已少有流民南下。成使君也常为此事苦恼”许安世回答道

        “兄长,现在城外不是就有流民万余,且多为青壮,带回江陵编户齐民可得三千户。这样既救了这些可怜人又增强了实力岂不是两善。”李玄义赶忙出主意道

        “但是这些人在鄂州,杜使君会放人吗?”许安世问道。两人便齐齐看向了张公亮

        “这你放心,杜使君也正在为这些流民烦恼呢,鄂州本就未经历过大乱,人口也未有过大的流失,前几年朱宣武与秦宗权河南大战,吸收得河南流民早已将空余的田地分干净了,就连大户豪强买奴仆都买到了极限。你没看见城外卖儿卖女的,连看都没人看一眼。眼下这些淮南流民留在鄂州,杜使君又没地方安置,更不可能拿出粮食白养活他们。就任由这样下去,怕是要生乱。你向杜使君行文,请求接纳流民。使君一定会答应的”看到二人都齐齐的望着自己,张公亮赶紧说了出来。

        许安世闻言沉吟了片刻后说到:“这不是我小小的一个指挥使能决定的,我马上写信说明情况,今晚就叫人快马送到江陵,快的话三两日就会有消息。反正商团的货物也正在采买中,尚需些时日。我也不会离开鄂州。若得上命,我立刻向鄂岳观察使府衙行文,请求迁移流民。”

        三人商量定了。李玄义是心中块垒顿消,许安世觉得一件大功在等着他,张公亮也觉得自己为自家使君解决了一件麻烦事。三人各有缘由,反正都是心情舒畅,越喝越尽兴,越聊越投缘。喝到最后,当即叫小厮,拿来烛台,黄纸,公鸡。结为异姓兄弟。张公亮最长三十又一,为大哥,许安世二十又七,为二哥。李玄义只有十七,只好当个三弟,在两位兄长说生死同一时,喊一句“俺也一样”。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