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长坪师徒
师姐还是走了,李抱真心中虽有许多不舍,但是现在有了念想,也不觉的分别是那么的黯淡了。得到了师姐的芳心,让他心中大为欣喜,别说是三年了,就是十年他也愿意等。师姐叫他好好学好本事,将来到长安相聚,李抱真此时也是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就能学得一身的本事,在长安出头露面,迎娶大唐公主。送别师傅和师姐一行之后,他回到了小楼开始整理自己的行装,家中给他的珠宝还剩一些,足够他去长坪山的了。他把自己的衣服卷了一个包袱挂在肩上,提起宝剑走出了小楼,来到了院中,仔细打量了一番这个他曾经生活了三年的地方,一切好像都是一场梦一样,现在想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自己年少轻狂闯下大祸,四处流浪,不想却结识了大唐的公主,更加想不到竟然得到了公主的爱。他觉得老天爷对他实在不薄,心中又是感慨,又是激扬,看着眼前的一切久久不愿离去。
去长坪山还有些距离,李抱真从青城山出发,奔陆路、赶水船,一路风尘扑面不避艰险,在山中寻访多日,终于在一处幽静所在找到了赵正。长坪山不甚高险,却很幽深,山下颇有些客店人家,烟火不断。李抱真在客店安顿下之后马上就打听这附近是否有位姓赵的隐士。但是附近的人家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只听说在这山上有一个怪人,举止怪诞,别人都不怎么敢接近。李抱真一听,猜到这人大概就是师傅所说的赵正了。但是没人知道他在哪里,他只好入山去碰运气,一连好几天都没有找到赵正的踪迹。他并没有放弃,坚持每天上山去寻找,这一天李抱真也是早早的进山,今天他带足了干粮清水,决定如果天黑就不折返了,就在山上过一夜,明天接着找寻。在山中一走就是大半天,已经是后半晌了,还是没有一点踪迹。他也不知道走到了哪里,只是这里更加幽深寂静,正要坐下歇一歇,突然之间看到了几只小鹿正在前边的草地上悠闲地吃草。道家之人特别喜欢鹿,将鹿看做是吉祥之物,李抱真虽然没有当道士,但一直奉行道学,见到了鹿一下子欣喜异常,忍不住想要上前亲近。鹿是种非常机警的生物,生人一靠近,马上逃离,李抱真靠的近了,小鹿马上就往回跑,李抱真就在后边追,追着追着就发现来到了一处异样的地方。这里土地平旷,长满了奇花异草,芳香扑鼻,远处还有几间屋舍,一群大白鹅正在屋前摇摇晃晃的溜达。小鹿跑到了这里就不再跑了,像是回到了家一样,反而在青草地上悠闲的吃草。李抱真走上前去,只见一个四十多岁的白衣文士正在屋前草丛碧树前吹着铁笛指挥这几十只鸟儿偏偏起舞。这些鸟儿随着那白衣秀士的笛声或起或落,或飞或翔,一切行动都随着音韵节拍,李抱真看的惊奇,忍不住大赞了一声好。那白衣文士头发披散,黑色短髯,形容清癯,抬眼看了看李抱真,脸上充满了得意之色,渐渐的停息了笛声,众鸟也都各自飞散了。李抱真心中猜想这十有八九就应该是赵正了,一般人绝对没有这个派头。他马上上前拱手作揖:“赵仙师在上,弟子李抱真,冒昧打搅仙师雅兴”。赵正看了看问道:“你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李抱真赶紧把胡紫阳给他的信呈上,说道:“弟子是胡紫阳师傅的徒弟,家师远行,嘱托弟子来此向仙师学习,还望仙师不吝赐教。”赵正拿出胡紫阳的信看了看说道:“你不用仙师长,仙师短的,我就是一介寒士,用不着说的那么好听。胡紫阳这个臭老道,他拍怕屁股潇洒去了,让我帮他教徒弟”。听到这话李抱真一愣,他以为胡紫阳的朋友应该也是道士,即便不是道士也应该是学道之人,没想到这赵正好像挺不愿和道教扯上什么瓜葛似的,对胡紫阳也是一副不屑搭理的神情。他斜眼看了看李抱真,见他长得玉树临风,顾盼风流,看着还挺顺眼的,就说:“你既然能寻到这深山之中,又有胡紫阳的推荐,我收下你也无妨,不过我可不会道家那套斋醮羽化的东西,你也愿意跟我学习吗?”李抱真问道:“先生是要教我诗词歌赋,典籍文章吗?”赵正依旧摇摇头,说道:“儒家四书五经也不是我擅长,我醉心鬼谷子纵横之学和孙武的兵家之学,你可愿意学习吗?”李抱真心想这可真是个奇人,道家为皇室推崇,儒家为士人圣教,他偏偏都不学,怎么学习纵横之法,现在又不是战国割据;边境虽说有战事,兵法用的上场,但是也远在千万里之外,内地安定已久,学习来干什么?怪不得此人到深山隐居了,他学的这些东西没地方用啊。自己要不要学呢?心中有些犹豫,但是转念一想,我师傅眼高于顶,能看上的没有几个人,他举荐的人绝对是有真才实学的。他估计是嫌麻烦故意吓唬我让我知难而退,即便不是我跟他学学纵横捭阖,排兵布阵也没有坏处。于是他双膝跪地,做了一个拜师的大礼,说道:“师傅在上,弟子李抱真给您叩头。”没想到赵正赶紧摆摆手,说道:“你这是干啥,咱们这不是江湖门派,用不着这些入门规矩。你想学我就教给你,你也不要叫我师傅,就叫我老师吧。只是这山上清苦,一切衣食用具都得自己动手,你能吃得了这种苦吗?”李抱真答道:“弟子吃得。”赵正点了一下头,说道:“嗯,那你就留下吧。”
就这样李抱真就留在长坪山和赵正研究纵横之学以及兵家典籍。赵正这人虽然不想成仙,反而是过得比真神仙还要潇洒,庭院之中养一大群鹅,说是学习王羲之观摩鹅的形态练习书法;树上养着一群鸽子鹦鹉八哥还有许多叫不出名鸟儿,每天研究怎么和鸟沟通;远处草地上还跑着一群鹿,是他用来研究兵法战阵之用。而且他还开了一块荒地,种了庄稼,收获的粮食除了用来食用就拿来研究怎么酿酒。平时教书也是想起教什么就教什么,与其说是他教李抱真,倒不如说是他们两人互相探讨。李抱真本来就才学高深,而且极为聪明,经常是一点就透。这些优点在青城山那里不怎么显现的出来,在赵正这里反倒发挥了淋漓尽致,因为赵正不会循规蹈矩的教人,经常是让李抱真自己去悟。李抱真悟性奇高,性格洒脱不羁,乐观豁达,正合赵正的路子。赵正看他是越来越喜欢,索性不再隐藏,将自己的会的倾囊相受。赵正会的东西杂七杂八,真是应了那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的东西他都会一些。别看他总是一副不着四六的样子,他想鼓捣什么就能鼓捣成什么。他天天观察鹅的形态,竟然真的从中悟出了书法的奥义,一手字写得飘逸惊矫,颇有右军风采。他研究和小鸟说话,竟真的能让小鸟跟着他的指挥偏偏起舞。他养的鹿也让他驯化的能听懂他发出的指令。赵正也会剑法,只是他并不以此为意。他引以为豪的是他历经五年时间写的《长短经》,剑法只是他无聊时用来消遣的。虽然他不在意,可是天底下能胜过他的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他少年时无意中救过茅山大宗师司马承祯的性命,司马承祯有意收他为徒,他却对出家当道士没有兴趣。虽然没有拜入茅山门下,却得到司马承祯的剑法真传。李抱真也觉得赵正老师教的奇奇怪怪的知识要比一板一眼的学问有意思多了,学的也特别起劲儿。师徒两人清晨舞剑,日暮读书,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李抱真在山上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年的时光。一天他看到李抱真在站桩,哈哈大笑,说道:“真是笨师傅教蠢徒弟,你看你这个桩站的有多呆,就像院子里的傻鹅一样。”李抱真被他这么一笑脸上发红,讪讪说道:“胡紫阳师傅就是这么教的,说这是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练出好的剑法”,不想赵正大大咧咧的说道:“道家追求成仙,应该是取法自然,潇洒飘逸些才好,怎么用这样呆板的功法?你看我的”。只见他似欹似靠,似伏似倒,一连串的变换身形,好像是在跳舞,又好像是在演戏。动作时快时慢,时停时歇,脸上的表情也跟着身体的变化而变化,一会儿像猴子抓耳挠腮,一会儿像老虎伏击猎物屏气凝神,一会儿像小鹿林间觅食恬静安谧,一会又像棕熊发怒咆哮怒吼,过了一刻钟的功夫,他一整套动作做完,做完之后,看到整个人都变得神采奕奕,精神百倍。李抱真真是被这小老头给折服了,他就像是一个宝盒一样,你都不知道他到底会多少东西,随便拿出一样来都能让人受益匪浅。李抱真依着他的动作作了一遍,虽然做得不全也不标准,但是做完之后也是相当受用,浑身百骸无不畅通,神清气爽自不必说,好像身体里的血脉也被调动了起来,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不用说,赵正的这套功法又赢了。从那以后李抱真不再站桩了,他心中也有点抱怨胡紫阳,有这么好的功夫,费那劲儿站桩干啥。他当然不明白,这套功法是东汉时的神医华佗的五禽戏,失传已久,他师傅也不会啊。李抱真的剑法在这一段时间里突飞猛进,与赵正比起来也不遑多让,这虽是李抱真天赋奇高的原因,更离不开赵正的悉心教导。赵正是真心喜欢李抱真,李抱真爽朗热情,一身活力,和他不同。他生不逢时,迭遭打击,饥寒困厄之下勘破世情,不愿入世了。李抱真却有一颗躁动的心。赵正看的出来,李抱真不是庸碌之人,要想让自己的纵横之学发扬光大,希望就寄托在他身上。他虽然玩世不恭,出尘避世,但长短经是他一生心血,他不想自己的这本著作也随着他湮没在这深山之中。师徒二人相与为伴,一个肯尽心的教,一个肯竭力的学,日子过得虽然平淡却极为充实,李抱真的本领在这三年之中突飞猛进。不仅仅是他的武功,他还学会了许多别的技能,像是飞檐走壁啊,斗鸡走狗啊、坑蒙拐骗啊这些赵正也都会,而且也都教。李抱真本来也对这些事情没有什么兴趣,但是赵正非要教,他说江湖险恶,人心叵测,这些下三滥的招数你可以不屑,但是不能不懂,你不懂,别人就会用这些招数要你的命,一旦中了别人的圈套就算你浑身是胆,一身本事也只能徒唤奈何,任人宰割。李抱真心想江湖无非是打打杀杀,凭的是真功夫,可是见到赵正说的如此认真,心想既然老师要教,那我就学学呗。这里边李抱真最感兴趣的是赵正的轻功和迷烟的制作。赵正的轻功别具一格,他喜欢师法自然,轻功的来路主要是鹿的奔跑跳跃和鸟的翱翔,加上他自己独特的运气法门,果真就像飞鸟奔鹿迅捷轻巧。迷烟倒是没有什么特别,都是江湖上流行的路子,迷烟本身的危害不大,但是引起的后果却可大可小,要是被别有用心的人用迷烟算计了,纵然是天大的英雄,也可能任人宰割,他特别强调李抱真要在这上留心。
眼看去长安的日子快要到了,李抱真决定要下山了。这三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师姐,终于快要能够见到师姐了,他希望时间快一点,再快一点。但是他心中也有些不舍。和赵正在山上过得这三年是李抱真收获满满的三年,也是开心异常的三年。虽说衣服饭食都要靠自己动手劳作才能获得,但是每天过得充实极了,赵正总有一些小把戏小惊喜给李抱真,这些事情或多或少的分散了李抱真的相思之苦。李抱真也奇怪,这些本领他都是从哪里学来的。一天夜里,赵正把李抱真叫到身边,拿出了自己的宝剑。赵正俯看宝剑良久,抬起头来对李抱真说:“抱真,我一生最为珍视两样东西,一是我呕心沥血所作的《长短经》,一是我的这把宝剑。”这把剑李抱真很早就见过了,的确是把好剑。李抱真学剑多年,这点眼力还是有的。但是说这把剑有多好,好在哪里,他却是不知道了。赵正接着说道:“这把剑名叫倚天,是我少年外出游历之时,碰到我的老师,他老人家送给我的。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我隐居于此,再也没有在他老人家身前侍奉半日,是我不孝啊。”说着赵正的声音颇为感伤。李抱真从没有见到老师这般认真,这般动情过,一会儿赵正又说:“你我师徒分别在即,为师送你两样东西,一是我的《长短经》,希望你能将它流传后世。另一件就是这柄宝剑了。”说着把剑递给了李抱真,这是一把古剑,拙朴无光。李抱真不敢接剑,跪地说道:“老师,这既然是师祖留给你的宝剑,弟子哪有资格收下,弟子自己的剑可以用,这把剑您就留在身边一来护身,二来留念。”赵正嘿嘿一笑:“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能有传人,这次胡紫阳无心之举反倒让我有了衣钵传人。这把剑的作用你现在不知道,等你闯荡江湖了就明白了。”李抱真心念一动,猛然说道:“老师,要不您也不要再在山上呆着了,您和我一起下山去长安吧,我听说长安人物风流,富庶繁华,是一块宝地,而且当今天子延揽人才不遗余力,您去了长安一定能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就算是没人赏识,咱两也能作伴,总好过您一个人呆在这里。”赵正嘿嘿一笑,说道:“我是山野之人,功名利禄对我好比浮云,你放心去吧,有时间回来看看师傅就好了。”
清晨,赵正送李抱真来到了山脚凉亭,两人依依惜别。李抱真说:“恩师请回,弟子此去长安,最多三年五载,就当返回长坪山来看望师傅。”赵正一脸洒脱,说道:“去吧去吧,去找你的师姐去吧,看你每天心心念念的,这下遂了你的愿了。”接着又一脸正色的说道:“抱真,你谨记江湖险恶,朝堂比江湖还要险恶,此去你要多加留心,对人切不可不防,也不可轻信”。李抱真说道:“弟子记下了”。长揖而起,仗剑而去。赵正凝望许久,深深叹息,他没有儿女,李抱真在他心中已经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般,他这一去,赵正心中还真是有些放心不下。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