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初读神山 (3 / 10)
神山的北面有一奇石。传说当年佛教尊者与苯教弟子斗法,米拉日巴按顺时针方向转,苯教弟子纳若奔琼按逆时针方向转,最后相遇于山脚,纳若奔琼两眼怒视对方,随手拿起一块像绵羊大的石头,置于路心,挡住了米拉日巴的去路。米拉日巴很和气地说道:“这是为什么?”纳苦奔琼说:“你有本事就从这石头上过去。”米拉日巴微微一笑,随即也取一石头,像一头牦牛大,置于纳若奔琼石头之上,然后拂袖而去。如今还可以在北山看到他俩斗法时留下的石头,上大下小。
神山山腰有一巨大的淡红色平岩,边缘呈牙状,像牙轮,齿轮和石头之间有圈进去的沟槽,把平岩和雪峰明显地分隔开来,用印度教的传说解释,神山是印度教主神湿婆的化身,当初湿婆喜欢在脖子上缠一条大蛇,后与多玛相爱,因多玛害怕蛇,湿婆就把蛇从脖子上取下,放于石上,从此神山留下了这条永恒的沟痕。还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在几千年前,佛教与苯教争夺神山,苯教教主萨满坐在一个叫“昂”的石鼓上,为交通工具(陆上行走,鼓为马;水中行渡时,鼓为船;天上飞行时,鼓为鸟)。一次佛教尊者米拉日巴与苯教弟子纳若奔琼在神山斗法,比赛上山的那天,纳若奔琼一大早就起床,悄悄走进米拉日巴窗前一望,见他还在睡觉,心中暗喜,立即骑上鼓向神山顶峰奔去,欲捷足先登。当太阳冲破天际而喷洒时,米拉日巴起床,乘着阳光第一道光线飞升,瞬间即到峰顶。而此时,纳若奔琼刚飞过山腰,快临峰顶时,眼看就要获胜的纳若奔琼惊呆了,只见米拉日巴早已坐在那里,惶恐之中,作为坐骑的鼓顺着山坡滚落下来,至今山顶至山脚还有一道深深的沟痕哩。从此,纳若奔琼甘拜下风,佛教终于战胜苯教。纳若奔琼要求米拉日巴在神山留一席之地,米拉日巴指着一山洞让其在那里修行。如今山洞、鼓依然犹存。
神山脚下有一座石头房子,房顶有一巨石,上有一枚永恒的手印。传说有一天,米拉日巴和纳若奔琼在此相会,适逢天下大雨,米拉日巴就对纳若奔琼说道:“雨下得太大,我俩急需躲避一时,让我们齐心协力盖个房子暂用吧,您愿意砌围墙,还是盖房顶?”纳若奔琼想到盖房顶没有木料,砌围墙石头四处皆是,于是他选择了砌围墙。当纳若奔琼拿大石头时,米拉日巴一瞪眼,石头顿成粉碎,纳若奔琼借此机会大砌围墙,可弯弯扭扭实不成样。米拉日巴等其围墙完工,随即抓上一块巨石,盖严屋顶,恰如其份。时至今日,人们对这神话议论纷纷,并取名曰“斗法房”。已在此基础上,修建了祖织布寺,流芳永世。
我与赤烈局长、伍女士等20余位一路前行,离江扎寺不远处,高僧指着一堆玛尼石上的脚印说,这就是释迹牟尼留下的四大脚印之一!指着江扎寺北面像莲花山顶的高山解释,此为释迦牟尼的莲花座!如今细看,确似一朵莲花怒放,高立于山峰,层层花瓣向天而开。一层薄薄的雪花飘落其上,更加晶莹透彻。
在江扎寺东面还有一座状似馒头的两座山。相传是一妖魔常出没于人间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做尽恶事。佛祖释迦牟尼被激怒了,亲自制服妖魔,并钉死于此。现看来恰像馒头的山,便是当年妖魔的胸部。
到曲故寺,就能见到了此寺三宝:佛像、海螺、大锅,曲故寺大佛像,源于印度佛教圣地嘎夏。当时在印度择石造佛,选吉日,请尽当地的能工巧匠,精选石块石料,构思佛像造型,四处找素材的原形,深思熟虑后,好多工匠开始选佛。夜以继日,精雕细刻,奋战数月,一件珍奇佳作问世了。后被扎达县托林寺用高明的手段运回,成镇寺之宝。而此时神山热闹非凡,数以万计的佛教徒日思夜想地朝拜圣地。可偏缺一样东西,那就是镇山之宝。经众寺庙商议寻找,明查暗访后,终知托林寺有宝,而后他们绞尽脑汁,把佛像恭请至神山曲故寺里。时隔不久,托林寺的喇嘛发觉上当,连续索要,但对方置之不理。于是上告至古格王那里为其伸张正义,古格王大怒,立即派三千兵马,前往神山,欲将佛像夺回。将士们用绳绑上佛像,动用牛马,将其拉至山脚后,再无法动弹,尽管使尽全力,佛像依然如故,稳如泰山。众兵将束手无策,经商议决定,将佛像分开搬运。于是挑选曾是工匠出身的士兵,用铁器敲凿。万万没想到,分解处越打越坚硬,再无法展开工作。开凿处还流下**般液体,越流越多,涓涓不息。正当此时,佛像突然开口道:“你们实在无耻,太不象话。”兵将大惊,丢下工具,跪地求饶,纷纷奔逃。
经半天折腾,人们都精被力尽,准备班师回营。忽然一士兵提议:“我们既然请不动佛像,何不取出从寺里拿来的大锅烧点水,打些酥油茶,喝个痛快?”经将领同意,士兵们取出大锅,架起支脚,准备置水烧之。
只见此锅,四周有花纹,雕刻花鸟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锅质厚沉重,和着阳光,微微闪光。敲之,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山间。
此刻一些士兵已取回清水,倒入锅里,升火燃之。奇异的是烧了一阵又一阵,柴火燃尽,还不见水烧开。大家正在犹豫之际,一将领惊呼:“看,水怎么红了?”众人伸长脖子一看,见水越烧越红,已成血水。兵将们大惊,在将领的指挥下,只好往古格方向奔逃而去。随即,只见一团黑风,由远而近,慢慢淹没了大地。诧异间,大锅已随黑风腾空而飞,重新回到寺庙,兵将们害怕极了,亡命奔跑。跑了一天又一天,翻过一山又一山,实在累极了,停下脚步就地休息,养精蓄锐。此间一将领取出从寺里拿来的海螺号,准备吹一吹,以解沉闷之苦。哪知螺号随着一声长鸣,脱手而起,也飞回了曲故寺。历经重重难关和诸多怪事,兵将们恨不得多生条腿,拼命地跑回古格。
后来有一拾柴者,路经此地,听有异声,循声望去,只见曲故寺佛像满脸泪花,凄然地说道:“恳请老大爷帮忙,背我回寺庙,我已等你很久了。”老人回敬道:“古格王三千兵马也未能请动你,我怎么能背动你?且让我试一试。”拾柴者双手抱住佛像,却轻如浮木,人和佛像飘然而去,重回曲故寺。从此,佛像、大锅和海螺号成了曲故寺的镇寺三宝。如今你到此一游,可大开眼界,眼福不浅。
我们一行人,其中一位是江扎寺的活佛,一位是珠海市柠溪邮电局的伍翠云小姐。她是来阿里旅游的,年轻漂亮的伍小姐和许多南国闺房碧玉一样,端庄大方。来之前,她经长时间的锻炼,特别是体力上已准备多年。她还表示引进外资合作搞项目,回去后大力宣传阿里,提高阿里的知名度。
塔尔青背后山路,爬起来真够辛苦。约150米的陡坡,未至一半,人已累得气喘吁吁、汗水直流。爬到坡顶,人已欲欲而倒,透不过气来,只好暂停休息。趁此机会,众人仰面朝天,闭目养神。我休息一会,便撑起身,靠着石堆细看起塔尔青全景,才发觉变化之大。
海拔4800米的塔尔青,跟我1994年来时大可不一样,盖起了招待所,建起了藏医学校,增加了约上百个帐篷,形成一条小街,全为商店,摆满了日常用品、手工艺品等,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也为塔尔青增添了一份繁荣。
当我正思绪万千之时,猛听到赤烈局长赶路的呼唤声,只好动身。越过陡坡,沿着大沟往里走。开车的阿古师傅远远走在前面,活佛和局长次之,次珍、伍小姐和我等随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