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五节 总督也玩无厘头(二) (1 / 3)
广州人和洋人耗了十四年,恁是没让洋人踏足广州城,搞到最后,连他们自己都以为,洋人是被他们的群情激愤挡在了城外。殊不知,强盗之所以没对广州城来个霸王硬上弓,并不是强盗没那实力,实在是这个强盗还讲那么一点江湖规矩。
大清帝国上上下下井底之蛙,还以为自己是地球村的村长,殊不知,英国人凭借强大的实力,夺得了地球村的村长的位置。
但是广州人一直抱着“不拿村长当干部”的想法,那么洋人被激怒是迟早的事情。当洋人露出他们强盗的本来面目,广州人付出血肉的代价之后才会明白,群情激愤在强盗的线膛加农炮面前就是个渣渣。
至于什么是线膛加农炮,整个大清帝国没有人知道这个概念,他们只知道自家的“红衣大炮”。他们不知道的东西远不止于此,小到米涅式前装速射线膛枪,大到蒸汽轮机动力速射炮艇。清军的水师风帆战船,也就能虐一虐由民船组建而成的太平军水军,在洋人的近代化海军舰队面前,他们便瞬间沦落为老掉牙的古董级破烂。
其实,满清王朝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技不如人,而是盲目的自大和无知。
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军官梁国定率领六十余名官兵突然强行登上了停泊在珠江江面上的“亚罗号”商船,他在船上捉拿了十二名华人水手,这十二人中有一人涉嫌参与海盗。
这是一起正常的缉捕海盗的刑事案件,在清末满地开花,乱成一锅粥的时代,这并不是一件多么起眼的事件。可是有一个人跑出来抗议,说大清国这次抓人事件严重违规,要求广州衙门将这十二名嫌疑人交给他处理。
这个人名叫巴夏礼,是英国驻清国厦门领事兼广州代办领事。很显然,梁国定的这次缉捕海盗的行动,已经不知不觉的演变成了一件国际外交事件。
这么小的一个缉盗案件,怎么就突然引起了外交争端呢?
“亚罗号”商船和一般中国商船不一样,它虽然是一艘地地道道的中国商船,船主是中国人,水手也是中国人,但在一年前,船主在香港注册,花了一千元买了一张香港执照。不仅如此,船主还聘用了一位英国船长。
船主这样的操作也是迫不得已,广东外海游弋着大量的海盗,清朝水师泥菩萨过江,自顾不暇,哪儿还有能力给中外商船护航呢?更何况广东海关官员和广东水师官兵利用手中的权力,时常盘剥中国商船,而对于洋人的商船,他们倒敬畏三分,不敢下手。
在这种情况下,广东一带做贸易的商船只能寻求英国人的保护,“亚罗号”商船就是其中一艘。为了安心的做生意,船主才买了这份双重保险。
梁国定登船抓人后,英国驻广州代办领事巴夏礼当即跳出来反对,他反对的理由表面上很充分,“亚罗号”商船在香港注册,有香港营业执照,船长是英国人,那么它就是一艘英国商船,受英国政府保护。
按照“条约”规定,清政府要上英国商船抓人,事先必须照会英国领事,获得英国驻广州领事同意后才能执行。并且抓获的人员要交给英国领事带回去调查,如果嫌疑人确实有罪,英国领事官员再将罪犯引渡给清国广州地方政府。
梁国定手下一群大老粗,听见巴夏礼罗里吧嗦说了一大通,照会、执行、引渡,什么乱七八糟的,他们不懂,也不想懂。他们只认一个理,这是大清国的土地,抓的是大清国的海盗,哪儿那么多废话,起开。
巴夏礼是秀才遇见兵,有理没理都说不清。他还要上前理论,被梁国定手下官兵一巴掌呼在脸上。巴夏礼这才作罢,眼睁睁的看着清军官兵把船员带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