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节 总督也玩无厘头(一)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节 总督也玩无厘头(一) (2 / 3)
        怎么解释“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这话就要从十四年前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说起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实际上是“糊涂僧打的一场糊涂仗”,当时的道光皇帝从始至终,既不知道打这场仗的原因,也不了解他的对手英吉利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更不明白自己输在哪里。

        说得通俗点,满清朝廷在这场战争中输得并不服气。一个相对封闭的权力架构,受到外部打击后,对于外部列强更多是一种敌视和防范。权力架构最担心的是外部的新鲜文化影响到内部权力架构的改变,而不是搞清真相,学习别人强大的文化。

        而民间士绅阶层,对于外部洋人的强势介入,同样害怕洋人与他们争夺利益。

        如此一来,满清朝廷和广州士绅阶层,甚至普通百姓无形中达成了一种默契,那就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洋人。

        1842年8月29日,清廷代表耆英、牛鉴、伊里布与英方代表璞鼎查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内容,共十三款,英方要求清方:

        (1)割让香港岛;

        (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条约签订后,满清王朝按照条款陆续执行,但是其中的“五口通商”款出了问题。

        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这四处通商口岸如约向洋人开放,洋商、传教士、冒险家各色人等都从这里进入了中国,洋人的**也四处开花。

        而其中,上海对外开放得最为彻底,当全国都在视洋人为洪水猛兽的时候,上海对洋人基本没有敌意。加上上海是长江入海口,以当时海运能衍射长江中下游的整个华东和华中江南富庶地区,其区位优势是别的通商口岸所不能比拟的。故上海以一个并不起眼儿的小县城,迅速替代了广州的地位,成为了当时大清帝国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此是后话。

        偏偏广州人反其道而行之,官民竟然鲜有的达成了一种默契,他们坚决反对洋人进城。其实对于英国人来说,进不进城并不是一件利益攸关的事情,其它四处通商口岸都向洋人开放了,洋人进城后也并没有得到超乎寻常的改变。但是人类的共性里面就包含了一条欲望,越是得不到的越想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