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节 巅峰对决(三) (2 / 3)
罗大纲带领二千水军参加金田起义,他的这支部队是太平军水军此后发展壮大的基础,所以罗大纲也是太平军水军的奠基人和头号战将。
这次罗大纲率领水军进驻小池口并不是为了与“湘军”水师决一死战,太平军水军的小渔船至今都不是“湘军”水师战船的对手,他的目的还是与长江对岸的九江城相互策应,一是袭扰“湘军”水师进攻的速度,二是迟滞“湘军”陆营的渡江时间。
石达开调殿右十二检点林启容领兵镇守九江城,九江城就像一根钢钉,他能否钉在那里,是整场战争胜败的关键。石达开启用此时还并不出名的林启容担当大任,需要相当大的魄力,眼光之毒辣,整个“太平天国”无人能出其右。
林启容镇守的九江城就像太阳,而罗大纲率领的水军就像地球,这两个人一静一动,相得益彰,能不能守住九江城要看林启容静得稳如泰山,能不能把整个九江防线盘活就要看罗大纲动得出神入化。
第一道防线蕲州的陈玉成,第二道防线黄梅县的秦日纲、韦俊,第三道防线小池口的罗大纲,第四道防线九江城的林启容。
石达开并不是要用这四道防线破解曾国藩的攻势,这四道防线也根本阻挡不住“湘军”进攻的步伐。石达开的真正目的,是争取时间,为这一仗的核心地点鄱阳湖湖口的防御工程建造争取时间。
石达开利用这段时间,在湖口建立了非常完备的防御工事,湖口要塞的具体情况,在此应该详细介绍一下。
其实说起来,九江的地理特点与岳州(岳阳)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九江临鄱阳湖湖口,岳州(岳阳)临洞庭湖湖口;九江有个浔阳楼,岳州(岳阳)有个岳阳楼;鄱阳湖的湖口有个梅家洲,洞庭湖的湖口有个城陵矶。“湘军”攻破了岳州(岳阳),在城陵矶击杀了太平军老将曾天养。如今才短短四个月时间,相同的一幕能否在梅家洲上演呢?
湖口渡口是洞庭湖与长江的交汇口,东岸是湖口县,西岸是梅家洲,是鄱阳湖进出长江的必经之道。湖口渡口最窄处不到一公里,这一点是石达开选择此处布防的主要原因,因为太平军的土炮射程近,湖面稍微宽一点,他的大炮根本够不着敌方的战船。如此,湖口县和梅家州就像钳子的两个尖头,死死卡住湖口渡口。
石达开安排人员在湖口的东、西两岸扎下粗壮的木栅栏,木栅栏之间填入巨石和沙土,这样就形成了摆在湖口渡口两侧的两条坚固的防护墙堤。在防护墙前面的江滩设置陷阱,安插木桩,在防护墙的后面安装大量的土炮。
这样的防护网,还不足以阻挡“湘军”水师战船的冲击,石达开还命人建了一座巨大的楼船,楼船两侧安装大量土炮,将楼船停在湖口渡口航道,再用铁链、绳索将湖口两岸的墙堤与渡口江心的楼船连接成一道道拦江铁锁网。
即使做了这些,石达开仍然不放心,为保万无一失,他亲自坐镇东岸湖口要塞,而西岸的梅家洲要塞则留给罗大纲。
石达开把一切安排妥当,他仔细梳理了一遍,他有十足的信心确定自己的防线没有任何疏漏。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上帝吧!
真正的战争对决,是从1854年12月8日开始的。这一天,“湘军”水师舰队终于抵达九江城外。
此时“湘军”陆营仍然被秦日纲、韦俊拖在黄梅县,所以“湘军”水师只能单独攻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