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节 巅峰对决(三) (1 / 3)
作为一名军事统帅,需要具备很多过硬的能力,其中对于地形地势的掌握是不可缺少的一项。
九江面朝长江,背靠庐山,过了庐山山脉就是东部的洞庭湖。前面有水,后面有山,注定了九江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市。
易守难攻并不要紧,别忘了曾国藩是一个“绕袭”战术的高手,如果强攻不下九江城,那么曾国藩必然命令水师从长江绕到东部的鄱阳湖,后果将非常严重。
九江下游不到三十公里就是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口——湖口,鄱阳湖湖口对于九江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湘军”水师绕过九江城,从湖口进入鄱阳湖,那么“湘军”水师将利用长江和鄱阳湖形成的一个“人”字形水道把九江城包裹其中,九江城中的太平军与东部大本营的联系将被彻底中断,九江就成了一座孤城。
石达开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统帅,他一眼就看出了这场战争的核心——湖口。如果太平军既能在正面守住九江城,又能在侧面守住湖口,那么整个九江防线就成了一只刺猬,“湘军”这只狗子想吃下它,将无从下口。
这就是石达开与秦日纲的区别,这就是帅才与将才的区别,帅才往往能以上帝视角俯瞰全局,在错综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切中要害。
帅才不仅要会寻找战场的要害点,他还要会对手下将领进行合理的分工。谁擅长干什么,谁的能力有几斤几两,作为帅才,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叫知人善任。
在九江保卫战中,我们且看石达开纯熟的人事安排能力。和田家镇一样,石达开的战略布局仍然是死守九江城,所不同的是,城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一仗要对付的核心还是“湘军”水师,他要把“湘军”水师的优势转换成劣势。
九江之战一共分为三个阶段:战前准备,战时对峙,战后扫尾。
我们先来了解九江之战的战前准备工作,石达开在开战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可谓是煞费苦心。
为了拖延“湘军”的进军速度,石达开在九江上游迅速组建了四道防线。
石达开大胆的启用年轻小将陈玉成,他命令陈玉成率领所部人马在九江上游的蕲州、广济(武穴)一带继续驻留。陈玉成率领的陆军并不需要与“湘军”水师硬碰硬,毕竟陆军无法下水作战,他的主要任务是骚扰阻击。
石达开命令从田家镇要塞败退到黄梅县的秦日纲、韦俊所部坚守县城,拖住“湘军”陆营。
这样一来,“湘军”水师和陆营就分开为两线作战,“湘军”水师没有陆营的配合,“湘军”陆营失去了水师火炮的支援,曾国藩的两条腿叉得太开了,迈步子的速度明显下降。
石达开调东官正丞相罗大纲率领“太平天国”仅剩的,也是最精锐的水军进驻九江城长江对岸的小池口。
在这里,我们要着重提一下这个罗大纲。在金田起义之前,我们就初步了解过罗大纲的活动轨迹。罗大纲是“太平天国”里为数不多的不信仰“拜上di教”的将领之一,他是广东梅州地区“天地会”组织的一个首领。也正因为如此,虽然他很能打,但是他的起点相较于其他首义将帅来说就低得多了,升迁速度也慢得多。即使这样,他也从来不埋怨不抱怨,尽心尽力的冲锋陷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