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项城“四世三公”初现(下)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节 项城“四世三公”初现(下) (4 / 5)
        可是他们没跑多远,也就是第二天一大早,当他们到达距离高唐州二十公里的茌平县冯官屯的时候,僧格林沁的骑兵就追了上来。李开芳凭冯官屯据守,僧格林沁数万人再次围住李开芳部。

        这一次李开芳将插翅难飞,可是即使面对这样毫无希望的绝境,李开芳和他的五百袍泽弟兄们也没有放弃。李开芳又在冯官屯挖壕沟,筑栅栏,埋陷阱,小小的冯官屯成了一座坚固的堡垒。

        僧格林沁数万大军,将小小的冯官屯团团围住,轮番攻打了一个多月,恁是攻不进去。这一下子把咸丰皇帝搞得哭笑不得,他下旨将僧格林沁尽情的讽刺了一顿:

        以堂堂数万大军,围住区区数百“长毛贼”,竟然损兵折将,久攻不破,朕心里那个急啊!

        面对皇帝的催促,僧格林沁只能加紧攻势,最后他用了一招计谋,才终于攻破冯官屯。时值雨季,冯官屯西面的河水水位暴涨,僧格林沁命人挖沟渠,引河水淹冯官屯。冯官屯顿时成了一片水塘,李开芳再神通广大,也守不住这个地方了。

        走投无路之下,李开芳想使用诈降的办法,寻找时机突围出去。可是僧格林沁已经料到他是诈降,干脆将计就计,最后在李开芳出坉诈降的时候,暗藏大军将他们包围,这才活捉了李开芳。

        李开芳和剩下的主要将领被押往京城问罪,和林凤祥一样,他被凌迟处死。

        咸丰皇帝终于松了一口气,随后论功行赏,僧格林沁为剿灭北伐太平军首功,特赏朝珠一盘、四团龙补褂一件,诏世袭罔替,俸银加倍。此时僧格林沁登上了他人生的巅峰,他的威名远扬四海。时人称之为清廷的“国之柱石”,风头正劲,一时无二。

        什么叫人生的巅峰呢?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他,是他一生中最牛的时刻,牛到后脑勺冒光。但是换个角度,巅峰也就意味着,后面要开始走下坡路了。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要对北伐太平军做一个简要的总结,以搞清楚他们成败得失的原因都在哪里。

        两万太平军将士挥师北伐是“太平天国”顶层做的一次战略动作,其目的是想直捣黄龙,一举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也有将清廷的注意力吸引到北方,以减轻天京(南京)压力的作用。

        私以为,这样的战略方向本没有错,自从“拜上帝教”在金田起义那一天开始,“太平天国”一天天发展壮大,与清廷决一雌雄,直接与京城发生冲突的一天迟早要来临。

        但是其政策与战术的错误,才是太平军北伐失败的直接原因。

        “师行间道,疾驱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的战略方针是其最终失败的根源。它意味着北伐太平军必然成为一支流寇性质的突击部队,没有根据地,没有后勤,冲到哪儿打到哪儿。这就好比如练武,地盘不稳,猛的打两拳还行,真遇到对手,别人一脚扫堂腿,他就摔一跟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