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 上帝之鞭的最后辉煌(中)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节 上帝之鞭的最后辉煌(中) (3 / 4)
        用一句很官方的话来说:

        “他们充分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农民起义多不胜数,但真正成功一统天下的,只有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他们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重用贤良的知识分子。刘邦的张良、萧何,朱元璋的刘伯温。太平天国有吗?应该是有的,但知识分子的地位显然与张良、萧何、刘伯温等不可同日而语。

        非知识分子的林凤祥统兵两万北伐,敢打敢冲是他的长处,但他至少犯了两个关键性的错误:

        其一,凡雄才大略者,必定会首先建立自己稳固的根据地,然后再图四方。我们看看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他的位置与林凤祥应该是可以对应的。汉王刘邦命他征齐,他领兵打下齐国之后,他请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虽然刘邦怒火中烧,但还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封他为真齐王。这样一来,齐国就成了韩信的根据地。

        林凤祥的正确做法,绝不是像个二愣子一样,一路猛冲。他应该在攻打安徽,或者河南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地方建立根据地。招兵买马,建立稳定的后勤供应体系。再北图山东、山西或者直隶(河北),这样他便进可攻退可守。命只能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踏实,指望援军,把命交给别人,到你绝望的时候,你该恨谁呢?

        其二,凡成功者,绝对不是一路打打杀杀得到天下的。

        《孙子兵法·谋攻篇》有一句经典战略战术: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林凤祥一路就用了一招下下策,攻城,攻得下就攻,攻不下就走。如果遇到抵抗,就杀光所有清廷官兵。如果抵抗很顽强,自己伤亡比较大,就干脆屠城。这哪里是取胜之道呢?

        谋略他没有,伐交他更没有,他们攻破城池后,其实对于很多清廷官员是可以尝试劝降,这些官员都是古代高级知识分子,在清廷的知县以上的官员,绝大多数都是进士出身,没有学富五车的学问,根本考不上进士。

        但林凤祥完全没有这样的觉悟,全给一刀“咔嚓”完事。

        其实林凤祥这样的做法,是“太平天国”的一惯作风。因为底层农民对清廷官府的痛恨,让他们见官者必杀。

        这样一来,士绅阶层不仅不会和他们合作,反而会和他们对着干嘛。所以“太平天国”从始至终,全是一群泥腿子。把国家交给这样一群人,恐怕不是百姓之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