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节 上帝之鞭的最后辉煌(中) (2 / 4)
沧州既下,北伐太平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天津了,天津一旦被攻破,咸丰皇帝就要卷铺盖往满洲东三省去逃命了。当年洪武大帝朱元璋派兵打到北京,元顺帝就是这样跑到漠北的。
天津能不能拿下,关系到这次北伐的成败。
天津城中清廷官员听说太平军已经攻下了沧州,一时之间人心惶惶。这个时候关键人物出现了,天津知县谢子澄坚决要与城中数十万百姓共存亡,他力排众议,一锤定音,准备死守天津。
天津城中守军本不多。谢子澄欲招募壮勇守城,原本百姓对清廷的昏庸统治深恶痛绝,但沧州屠城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富商大贾和城中百姓都希望天津城免遭涂炭,于是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其中大盐商张锦文就是一个典型,他无偿拿出万贯家资,以协助知县谢子澄守城。
在谢子澄和城中官府豪绅的努力下,最后招募到一支上万人的城防力量,这样规模的兵力,再加上天津坚固的城墙,北伐太平军想攻破已属不易。
但谢子澄感觉还不够,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命人围绕城墙挖了一条巨宽的壕沟,并掘开城西的南运河堤,将河水引入壕沟,天津城外成了一片汪洋大泽。
沧州的失陷也让咸丰皇帝看明白了北伐太平军的战略方向,咸丰帝立即下旨命令在涿州的僧格林沁和在定州的胜保等各路大军,火速驰援天津。
林凤祥、李开芳等占领沧州后未作停留,第二天就离城进军天津。
他们到达天津近郊的时候,放眼望去,天津城被一片水泊包围着,北方旱地缺乏战船,林凤祥只能望泊兴叹。
林凤祥派出小股部队乘坐少量船只进行试探性进攻,谢子澄早有准备,他亲自率军乘船出城迎战。并且虚张声势,让身后的城墙上插满旌旗,并且在城墙上呐喊助威,谢子澄将北伐军小股部队击退。
回到营中的北伐军将士告诉林凤祥,天津城清军守军人数非常多。林凤祥感觉天津城不好打,遂下令撤军。他把部队撤到离天津不远的静海、杨柳青和独流三处分营扎寨。
待部队安顿下来之后,林凤祥一面派出斥候四处打探京津地区的清军情报,一面派出联络人员南返天京(南京),向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汇报北伐军动态,而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速派大军北上支援。
林凤祥无法预料到的是,增援是不过能有增援的,即使有,他们也永远到不了天津。林凤祥、李开芳仅仅用半年时间就从南京一路打到天津,足足有一千多公里路程,这可是靠着两条腿走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但他们已经成了一支孤军,孤军深入,大凶之兆。
太平军北伐从一开始就是个严重错误的战略决策,不可否认,他们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取得了重多的胜利,清廷的腐朽统治也被暴露无遗。但这样攻一城,弃一城,一个劲往前冲的作战方式,不是敌我双方的博弈,而是赌徒之间的一场豪赌。而双方摆在赌桌上的筹码,分别是京城和两万将士的生命。
这是太平天国顶层决策人物杨秀清,包括实际统兵大将林凤祥、李开芳在内的人物,他们都是底层劳苦大众一路刀口舔血闯出来的成就,但他们都没有读过多少书,他们被自己的思想和眼界局限了格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