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节 满城尽带黄金甲 (1 / 6)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传唱千年耳熟能详的诗篇名字叫《不第后赋诗》,单从题目的意思解析,就是科举考试落榜后作诗一首。作者名字叫黄巢,是唐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此时他刚刚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心灰意冷。
而在整整一千年后的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区,科举屡试不第的士子冯云山与黄巢的心情是一样的。光心情一样还不行,经过几年的发展,他现在还和黄巢一样有实力,“拜上帝教”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上万人。
冯云山心里清楚,单靠他的这上万教众,不说其中还包括大量的老弱妇孺,即使全部上阵,也不是大清王朝的对手,毕竟满清有两百多年的统治根基,可谓是树大根深。他在等待时机,时机一旦成熟,他可以用这上万教众,撬动大清王朝这棵腐朽的大树。
实际上大清王朝在道光朝末期,已经千疮百孔,土地兼并严重,人口越来越多,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社会矛盾已经达到了临界点。“拜上帝教”躲在紫荆山区闷声发大财,神不知鬼不觉的发展壮大。可是在别的地方,穷得没活路的人们已经忍不住了。
云南、贵州、江西等地分别发生农民暴动,满清政府疲于应付。
清道光二十九年,广东岭南地区发生天灾,农民颗粒无收,饥荒开始蔓延。秘密的反清组织“天地会”头领罗大纲带领饥民暴动,迅速拉起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与官府对抗。清政府迅速派兵镇压,罗大纲力战不支,带着三千暴民登上船只,逆西江而上,沿江窜犯。
想必“天地会”的大名如雷贯耳吧,很多香港电影里都有他的身影,这是有历史渊源的。但是“天地会”在半个世纪之后还有更精彩的表现,所以此处我们不作细讲,只作简介。
众所周知,“天地会”是个反清组织,自满清“八旗”入关以来,民间就形成了以汉人为主的“天地会”。实际上“天地会”不是一个统一的组织,更准确来说,它应该是一个以汉文化为精神信仰的松散组织。
天地会普遍散布于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地区,在各地都有“天地会”头目,但是它在全国没有总会,没有统一的领导。由于满清入关后逐渐掌控局势,“天地会”审时度势转入地下,平时与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心里一直坚持“反清复明”的信念。
罗大纲就是岭南地区“天地会”的一个头目,同时他又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在他的组织下,以大量的民船为基础,以珠江支流西江为路线,组建了自己的“水军”部队。
由于船只的机动性较强,进可攻退可守,满清官府竟然一时还消灭不了他们,只能把他们像赶鸭子一样,在西江流域到处乱窜。就像水泊梁山一样,他们成了满清朝廷嘴中的“贼寇”。
西江是珠江水系最大的一条支流,上源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马雄山,流经黔桂两省区,至广东省三水市与北江汇合后称珠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