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节 四方豪杰聚义 (1 / 6)
冯云山不愧是个干大事的料,面对聚众谋反的重罪,他在桂平县大牢里倒是很淡定。
一个有理想的人,他即使是在大牢里也不会让自己闲下来。在肮脏不堪的县衙大牢里,枯燥乏味的牢狱生活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
从小出生在农村的冯云山,总感觉年年没有风调雨顺,按照以往的历法判断,应该是雨季,实际却干旱无雨;
而应该是阳光明媚,正适合收割庄稼的季节,却雷雨连绵不绝。他意识到古代流传下来的历法与实际情况有出入。于是,他利用在大牢里的空余时间,研究起了历法。
冯云山的这份淡定与从容,这份豁达的胸襟,实在令人钦佩。如果“拜上帝教”里多一些像冯云山这样的人,少一些窝里斗的权谋,何愁大业不成??
实际上,“拜上帝教”的前期成员,除了洪秀全这个废物老大,其他加入的教众,包括杨秀清和萧朝贵,都是在冯云山的拉拢下才入伙儿的,再加上冯云山为人真诚,不争名夺利。
所以即使后来冯云山主动让出了第一、第二把交椅,但他在所有教众心中的分量都是举足轻重的。
冯云山被抓进县衙大牢之后,在杨秀清以“天父”附身的指示下,所有教众达成一致意见,桂平县紫荆山区“拜上帝教”那群连饭都吃不饱的穷苦教众们准备搞个众筹,花钱营救冯先生。
即使这么多人从牙齿缝里省钱,足足用了近半年时间,才凑出了这笔钱。他们用这笔钱到县衙上下打点,总算保住了冯云山这条命,而同时被捕入狱的卢六,却惨死狱中。
1848年五月,桂平县知县贾柱才见紫荆山区并没有什么暴民闹事,才以冯云山传教敬天,劝人为善作结论,判他遣返原籍,派两个差役押解他返回广东花县老家。
冯云山并不想离开紫荆山,他吃了这么多苦,在艰苦的紫荆山区坚持了三年多才有今天的这点成绩,他现在回广东将前功尽弃,他不可能半途而废。
在差役押送冯云山回广东的路上,冯云山向这两位差役讲起“拜上帝教”。走到半路,这两位差役竟然奇迹般的被冯云山说服了,当即决定跟着冯云山干大事。
我们无法得知这两位公差为什么鬼使神差的被一介囚犯洗脑。个人猜测,作为同样是社会底层的衙门差役,很有可能他们也是没有土地才进县衙当差的“客家人”,同样是客家人,他们与冯云山感同身受。
冯云山带着两位差役调头按原路返回,日落西山,他们刚好来到一家大户庄园。他们打算这一晚在这户人家借宿,当庄主听说他们是客家人,很热情的把他们迎进庄内,好酒好肉一顿招待。
冯云山借着酒劲与庄主攀谈起来,一聊方知,这位庄主姓韦,名昌辉,客家人,祖籍广东南海县,其先祖来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谋生,开荒种地,逐渐积累了一点家业,从此就定居于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