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维多利亚港的陷落 (2 /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节 维多利亚港的陷落 (2 / 8)
        可是八百里加急从北京到杭州它也得十天半个月,眼看着英国人就要进攻吴淞炮台,情况危急,一刻都不容缓,更别说十天半个月了。

        如坐针毡的耆英根本等不及皇帝的圣旨,他自作主张,提前一步直奔江苏吴淞前线,此时英国佬刚刚拿下宝山县,伊里布追上英军舰队就要议和。

        耆英的行为已经犯了三项重罪:

        其一,在还没有收到皇帝指示的情况下,擅作主张,主动追上英国人议和,这叫僭越之罪;

        其二,他们明明是追上英军,用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求着英国人议和。却在上奏给道光帝的折子里,把它描绘成英吉利人向大清国祈求议和,这叫欺君之罪;

        其三,道光皇帝在圣旨里明明白白写着,让他们出兵进攻留守江苏的英军部队,他们不但不发兵进攻,还跑过去议和,这叫抗旨不尊。

        这三项罪名中的任何一项,都是大逆之罪,属于十恶不赦的范畴。任何一条罪名,都足以让耆英满门抄斩。如果三罪并罚,道光帝追究起来,非得把他挫骨扬灰了不可。

        官场老油条耆英并非不懂《大清律》,他非常清楚这么做的后果有多么严重。然而残酷的现实逼得他精神扭曲,《大清律》先搁置一会儿,先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至于后面怎样,听天由命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耆英派伊里布去追赶英国人,终于在宝山县吴淞口外海把英国人给追上了。

        然而,英国佬冷冰冰的甩出一句话,他们只和大清国皇帝授权的全权大臣谈判,除此之外的任何人等,他们都一概不谈。

        伊里布急火中烧,他连忙解释,钦差大臣耆英就是皇帝派来的全权大臣,他有资格谈判啊!

        英国人摇摇头,和ese打了这么久的交道,你们的套路我们是了解的。钦差大臣是皇帝派来专门和我们作战的全权大臣,我们要的是皇帝派来专门和我们议和的全权大臣。

        伊里布当时就痴呆了,他无法再解释了,因为英国佬说的没有错。此“钦差大臣”和彼“全权大臣”完全是两个概念,钦差大臣耆英还兼着另一个官职——盛京将军,是个武将,皇帝是用他来打仗的;

        而英国人强烈要求的“全权大臣”用更通俗的称呼应该是“外交大臣”,是个文职,但是大清帝国根本就没有“外交大臣”这一职务,我们一向是天子恩威四方,跟番邦外夷搞平等外交?没有那个说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