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强弩之末 (4 /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节 强弩之末 (4 / 8)
        无论谁当政,他不应该是天下百姓的主导者,而是既然被天下百姓供养着,就必须为天下百姓服务。总而言之,只有实施一个合理的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奕经盼了几个月盼来的援军,既然是这幅德行,如果他们武力强大,能独自消灭英国侵略者,那也没什么。关键是英国人的组织能力、战斗精神、武器装备、后勤供应等等各方面,都是大清国军队根本无法比拟的。

        在自己落后的情况下,还想和强大的敌人抗争,就只剩下一条路子了,那就是依靠人民。一百年后,一个党派将这种方法使用的出神入化。

        然而此时的大清国,是绝对做不到的,因为从顺治皇帝入关,满清都是靠武力征服这里的人民。

        至于到了道光皇帝时,百姓只要能有口饭吃大抵不会造反,但是和满清政府是否同一条心,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奕经此次南下的目的是“进剿”,道光皇帝给他的任务是主动进攻。

        纵然奕经对英国人和他们的战斗力一无所知,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打。

        道光皇帝从八省调拨到浙江前线的兵力是1.2万余人,除分兵把守前沿各重要城市外,奕经可用于进攻的清军正规部队仅仅在6000人左右。

        《孙子兵法·谋攻篇》里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奕经既不知道自己的实力有多弱,更不知道敌人的武力有多强,必败无疑。

        但有时候无知反而能激发自身的蛮劲儿,因为你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管他什么玩意儿,先干他一下子再说。

        但是奕经毕竟被道光皇帝培养了几十年,打仗的本事没有,保命的意识那是贼溜。毕竟在官场,保命才是硬道理。

        奕经将这6000兵力进行分配,在绍兴上虞区东关镇,驻扎1200兵力作为中军大营,奕经亲自坐镇。在宁波西北约30公里的长溪岭,驻扎2000兵力,用于策应。真正用于进攻的部队,就是剩余的2800名兵力,这2800名兵力还要分别同时用于进攻宁波、镇海和定海三座城池。

        也就是说,分摊下来,平均每座城的清军进攻部队还不到1000人。面对强大的英国远征军,奕经用这点兵力发动进攻,完全就是胡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