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节 效忠贞之节 (2 / 5)
因此,一介书生的裕谦,表面上看,是以不可理喻,极其残忍的手段,报复英国人。实际上,他是用这种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态度,来表明自己与英国人决一死战的决心。他自己有这种决心还不够,他是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让他手下的军民断了和英国佬议和的念想。
裕谦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咱来浙江是消灭英夷贼寇的,结果只有两种:要么被英国佬打死,要么打死英国佬。绝无第三种可能,尔等都是大清子民,当和我老裕头儿一起舍身取义,保家卫国,趁早断了苟且偷生的念想。
裕谦的这种做法对不对,咱姑且不论,按照东方人的观念来说,裕谦的这种做法是英雄无疑。南宋著名抗金英雄岳飞有诗《满江红》一首: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如此看来,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对英国人的做法,与岳飞对金人的做法如出一辙。吃敌人的肉,喝敌人的血,尽忠报国,这不是民族英雄是什么?
不可否认,战争胜利的充分条件是有一份不怕流血牺牲决心一战的精神;但是有不怕流血牺牲决心一战的精神,并不一定就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裕谦不仅仅是裕谦,裕谦还是那个时代的裕谦。那个关闭国门,不思进取,井底之蛙的时代。他避免不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的格局,他和四万万中国人一样,无法想象,外面的世界并不是蛮夷之地,而是他无法想象的面貌。
更令裕谦没有想到的是,即使他手里唯一致胜的法宝,要浙江军民都和他一样,尽忠报国的决心,那也是他一厢情愿罢了。
中国从来都不是中国人的国,她可能是二十四姓的国,也可能是士大夫的国,在那个时候,她是爱新觉罗的国,但绝对不是平民百姓的国。那么要死你就去死罢,平民百姓只保卫家。理想很丰满,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接下来,裕谦就要在器物上下点功夫了。他组织人力、物力在定海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程,至少他认为很坚固。
浙江定海,杭州湾东南角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海岛,就像巨龙口中的龙珠一样,进可以溯江而上,退可以凭岛固守。但凡东南沿海有战事,定是兵家必争之地。定海三面环山南面临海,裕谦认为只要在定海南面修建坚固的炮台,就能将英夷贼寇堵在外海不能登陆。
不过裕谦可没有颜伯涛那么阔气,这块地界没那么容易弄到花岗岩,用花岗岩做炮台他有心无力。没关系,那就用夯土,把夯土弄严实点,谅他英国佬的大炮也炸不动。于是,在定海南部的夯土炮台加固工程像模像样的搞起来了。
裕谦心里踏实了,在他的带领下,浙江军民上下一心,城墙坚固,是为死战之地,英国佬胆敢来犯,必叫他有来无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