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明月千里 (1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章 明月千里 (1 / 7)
        又是一年中秋夜。

        是岁中秋,家乡的月圆不圆不知道,可是费德尔农庄上空的一轮明月却是圆得出奇。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正像歌中唱的那样:今年月圆人不圆。

        五常劳务团刚刚回国一批人。根据最初的计划,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现在农场这边已经用不了那么多人了,所以第一批先回去八个人,余下四人在这里坚守,等到冬季卖完黄豆再回国。

        余下的四人有江波、刘三、李国盛和卢铮。

        江波晚饭后呆在屋中哪儿也不想去。想到先回去的八个人能同家人团圆了,他的心中有些空落落的。他有些想家了。

        江波年轻时曾经也风光过。当时他在市政府车队工作,为市高官开过车。那时中国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私家车还非常少,遇到结婚等喜庆大事想找辆好车不是那么容易的。可以想象得到,那时江波身边的朋友是很多的。张口求用几辆车,谁不得跟江波说点好话、送几条好烟、请江波喝顿好酒,然后还得去歌厅嚎两嗓子?

        后来市里换领导了。常言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领导都有自己的亲信。江波从车队下来了。好在他也交下几个朋友,闲了不到半年,终于有人安排他给物资局的陈局长开车。

        物资局在计划经济时是很牛的单位。江波经常陪同领导出差,北京、上海、南京走个遍,中华、红塔山、万宝鹿抽个遍,西凤、茅台、五粮液喝个遍。这些还不算,江波有个最大的爱好,那就是美女。有时领导偷香窃玉,当然也少不了江波的,他称这种事为“拿毛”。其实,江波也未必拿过多少毛,他这人有个最大的毛病——吹牛,拿过一次他能对别人说成十次,骑过骆驼他绝对不讲骑马的感受。

        好景不长。党的十四大过后,计划经济逐渐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就在物资局即将被取消之际,经过一干人等的竭力运作,市里勉强同意成立一个下属于物资局的经贸公司。这个公司享有小额进出口权,当然也就可以同国外进行劳务合作。

        这一年,公司同**一家农场签订了合作种植200公顷大豆的合同。经过局里领导研究,决定派江波出任劳务团团长。

        说心里话,江波并不愿意当这个团长,因为他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江波离过两次婚,他现在的妻子已经是他的第三任了。两个人刚刚结婚一年有余,感情还不能说是十分牢固。妻子没有正式工作,在街里开了一家干洗店,帮着江波勉强度日。江波如果不当这个团长的话,那么下一步公司里有没有他的位置就说不定了。没办法,他同妻子商量了好几个晚上。妻子还是支持他的,她说:“你去吧。家里的事你不用惦记。不就是七个多月吗?咬一咬牙,忍一忍,就挺过来了。”

        话好说,事难办。上次国内有人上来,老婆给江波捎来一条烟,从120元的标准降到了70元的标准。江波知道,家里肯定是没钱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江波在板房内抱膝而坐,一边吸着7元一盒的家乡烟,一边想着家中的人,不由得虎目含泪了。

        卢铮没有家庭负担。他刚离开校门不久,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恶的潇洒单身汉。送走第一批工人后,俄方伙伴尼古拉打算在地里蹭顿饭,所以迟迟不肯离去。江波猜透了他的心思。按照人之常情,留他吃一顿饭也不是不可以,可是江波心里有股劲扭不过来。在中国,张三如果从大连来到昆明的李四这里,李四理所当然要招待张三,反之亦然。可是自从江波他们来到**,每次都是中国人招待尼古拉,而尼古拉却从未尽过地主之谊。这让江波想不通。他把卢铮叫到身边,告诉他如此这般,卢铮听后差点笑出声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