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成长的烦恼 (4 / 4)
“不想。”娜佳凄然地说,“一个亲人也没有,回去做什么?”
娜佳的回答对于边成来讲并没有体味到什么,而对于麻花来说,却令她想到了许多许多。麻花认为,娜佳凄凉的晚景都是由她的丈夫刘发一手造成的。当年娜佳给他俩讲刘发出走的故事时,他俩还不知道什么叫“运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麻花知道了,那场运动叫做“*****”。尽管麻花知道,如果刘发不走,他很可能就会被定个“里通外国、传递情报”罪,但她依然不能原谅刘发,因为刘发毕竟是娜佳在异国他乡的唯一依靠,他这一走,不是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大难来时各自飞”了吗?再说,刘发你走就走了,你还带走了娜佳的唯一的孩子,你这让娜佳怎么活下去?
娜佳的婚姻经历在麻花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一丝阴影。随着一天天长大,麻花对男人的戒备心理与日俱增。上高中后,麻花发现,校园内不乏大人们口中所说的“早恋”现象,她对这些同龄之人不免嗤之以鼻。麻花认为,这些恋爱的女孩早晚都会被男友抛弃,结局都会像娜佳奶奶那样。
麻花本来就不善交际。这次同那佳交流后,她变得更加地内向。在学校里,她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学习上。课业之余,她喜欢泡在图书馆里,经常找一些有关**国情的书来读,偶尔也读一些介绍中俄经贸关系的杂志。
麻花从杂志上了解到,黑龙江省的绥芬河、东宁、黑河、密山、虎林、萝北、抚远都是对俄口岸。现如今在**境内只要通公路、通铁路的地方几乎都有中国人的足迹。中国人在**有占市场卖服装鞋帽的,有在林区采伐林木往中国发原木的,有开金矿的,有种地的,有收集山货的,包括松籽、山野菜、中草药等等,还有成立工业园区的,往返于中俄两国做跨境旅游的。有人说,在**市场上摆个地摊修鞋一年都有挣二十万的,麻花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没有出国经历的人对国外都有一种向往,麻花也不例外。同娜佳的交流、父亲回国后的讲述,加上自己从杂志上了解的这些信息,都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麻花对于那片广袤领土的深切向往。梦中她有时在贝加尔湖吃烤鱼,有时在海参崴潜水抓海参,有时在农庄偷牛奶,还有一次竟然在库页岛上发现了刻有乾隆题字的石碑,上面写着“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孙曾余一人”那副对联。
麻花每个周末从学校回家都是同边成结伙回来,这是多年形成的惯例。因为从开始时就这样,所以谁也没有想问“为什么”。相反,如果偶尔打破了这个惯例,两个人反倒会觉得不正常。
边成在麻花的心目中和别的男同学不同。至于为什么不同,麻花从来没有想过。当她对其他恋爱中的同学嗤之以鼻的时候,她没有想过边成同那些男同学是否一样。在麻花的潜意识中,边成根本不在她离家后所接触的异性的集合中,他似乎应该在她学龄前所接触的人的集合中,这个集合除了边成还有自己的父母、左邻右舍、那佳奶奶、姑姨表亲等等。
当边成感觉麻花疏远自己的时候,麻花的身边根本就没有林平之,甚至连陆大有都没有。在麻花这边其实什么也没有感觉到,因为她对边成一直都一样。边成的感觉其实也没有错,他只所以觉得麻花疏远了他,是因为麻花家里出事了,这件事导致麻花开心不起来,所以也就表现得同所有人都落落寡合。由于边成正处在敏感的年纪,加上两人从小到大的亲密关系,所以边成对麻花的变化最为敏感也在情理之中。
最近,麻云青病了。早在两、三年前他一干点重活就感觉呼吸困难,他以为自己年龄大了,体能下降,也就没怎么在意。可最近他竟然晕厥了两次。一次是在家中,苏醒后肖华让他去医院检查,他拖着没去。没隔上一周,他又在村里街上晕倒了。幸好当时街上没有车,在远处遛弯儿的同村老王头儿发现他倒在了地上,这才叫人将他扶起来送到了家中。
这次肖华无论如何也不允许麻云青再拖了。第二天,她就带丈夫去了黑河市最大的心血管医院。经过检查,麻云青被确诊得的是先天性心脏病,表现为主动脉瓣二瓣叶畸形合并关闭不全,需要手术治疗。
诊断结果对肖华母女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麻花上学正要用钱,在这关键时刻一家之主倒下了,这不能不令肖华母女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边成近期看到的麻花缺课,正是由于每逢肖华出门筹措手术费的时候,麻花就需要留在家中照顾父亲。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