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曾经的辉煌 (3 / 5)
巴雷宾向画上望去,只见画面上绿草茵茵,草中夹杂着几朵野花。画外夕阳西下,正值黄昏时刻。画的主体部分是一个游玩了一天的官人骑着马回归乡里,那马奋蹄急驰,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飞舞。
巴雷宾开口笑道:“这幅画的来历我知道。贵国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徽宗皇帝,他善画花鸟,而且特别注重构图的立意和意境。贵国有句谚语,叫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朝廷官员在举行选拔画家的考试时,常常揣摩圣意,以期能够选到皇帝中意的人才。
“有一次,主考官出了一个命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要求应试者用画作将这句诗的内容表现出来。开始,考生们个个面面相觑,一筹莫展。要知道在画作上表现鲜花的婀娜多姿、艳丽如霞对这些画家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可这无形无状的花香却如何展现?这些考生绞尽脑汁,在‘踏花’二字上大下功夫:有的画了许许多多的花瓣儿,一个人骑着马在花瓣儿上行走,表现出游春的意思;有的则煞费苦心在‘马’字上下功夫,画面上的主体是一位跃马扬鞭的少年,在黄昏疾速归来;有的运思独苦,在‘蹄’字上下功夫,在画面上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子,特别醒目。只有一位画家独具匠心,他不是单纯着眼于诗句中的个别字、词,而是在全面体会诗句含义的基础上着重表现诗句末尾的‘香’字。他的画面是:在一个夏日的黄昏时刻,一个游玩了一天的官人骑着马回归乡里,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飞舞。结果,这位考生的作品拔得了头筹。”
杨云阶听完巴雷宾这一番讲述,顿时对他刮目相看。没想到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这则轶事如此知悉,而且竟能用汉语流利地讲出来。他将这幅画用双手端起,递到巴雷宾近前,说:“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红粉赠佳人,宝剑赠壮士。’先生对中国文化如此浸淫,如不弃鄙作,此作当归先生。”
巴雷宾赶忙伸双手相接,随后退身半步,深深一揖,感激地说:“多谢先生见爱,在下不胜感激。我久慕上国文化,尤其垂青贵国宋徽宗的花鸟画和瘦金体书法。不知先生可有收藏此类作品?”
杨云阶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赵佶的真迹远非我辈能够收藏得起。不过,五年前我倒是有幸在古玩市场一睹真容。平日闲时我也常模拟其笔法打发时间。先生如果喜欢,我尽力摹写一幅供先生鉴赏如何?”
巴雷宾很高兴,说道:“正要讨教。”
杨云阶将纸铺好,提起笔来,略一思索,下笔写道:“秾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零露沾如醉,残霞照似融。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
杨云阶一气呵成,对着自己的作品看了看,微微点了点头,似乎比较满意,这才搁笔,向巴雷宾笑道:“在下献丑了。赵佶的书法我辈自是望尘莫及,在下恐怕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巴雷宾凝神观看整幅画作,但见其结体潇洒,笔致劲健,风格颇合评论家所说的“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他虽然对中国书法有些了解,可是对诗词并没有太深的研究,于是开口相询:“杨先生能否将此诗解释给在下听?”
杨云阶回答道:“此诗写的是花朵在夏日的傍晚被夕阳一照所呈现出的如霞似锦、晶莹欲滴的景象。如果逐句翻译,大意是:芳香浓艳的花朵偎依着翠绿的叶子,绚烂得开满庭院。花朵上沾着零星的露珠,娇羞如醉,黄昏的霞光照得它仿佛要融化一般。这样美的景致画家是难以描绘的,只有天地造化才能留下如此鬼斧神工。飞舞的蝴蝶在花丛中迷路了,无奈只得追逐着晚风翩翩起舞。”
“杨先生能否将这幅字也赠予在下?”
“承蒙先生见爱。正欲赠予阁下。”杨云阶一边说,一边将字幅卷成筒状,递给巴雷宾。
巴雷宾回房将杨云阶所赠书画装好,随后从包中找出一幅画作,重新回到正厅,笑着说:“我也有一幅画作赠予先生。”说着将画作在桌上展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