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1.5 笔友见面 (1 / 5)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李之仪(宋)
……
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
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是一对相互爱慕而又很少见面的恋人。梅克夫人是一位酷爱音乐、有一群儿女的富孀,她在柴可夫斯基最狐独、最失落的时候,不仅给了他经济上的援助,而且在心灵上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和安慰。她使柴可夫斯基在音乐殿堂里一步步走向顶峰。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第四交响曲》和《悲怆交响曲》都是为这位夫人而作。
他们很少见面的原因并非他们二人相距遥远,相反,他们的居住地有时仅一片草地之隔。他们之所以不见面,是因为他们怕心中的那种朦胧的美和爱,在一见面后被某种太现实、太物质的东西所代替。
不过,不可避免的相见也发生过。那是一个夏天,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本来已安排了他们的日程:一个外出,另一个一定留在家里。但是有一次,他们终于在计算上出了差错,两个人同时都出来了。他们的马车沿着大街渐渐靠近。当两驾马车相互擦过的时候,柴可夫斯基无意中抬起头,看到了梅克夫人的眼睛。他们彼此凝视了好几秒钟,柴可夫斯基一言不发地欠了欠身子,孀妇也同样回欠了一下,就命令马车夫继续赶路了。柴可夫斯基一回到家就写了一封信给梅克夫人:原谅我的粗心大意吧!维拉蕾托夫娜!我爱你胜过其他任何一个人,我珍惜你胜过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在他们的一生中,这是他们最亲密的一次接触。
现在想来,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是在用距离创造美!创造迷人的朦胧,创造向往和动力。他们是聪明的,他们没有让欲念任意驰骋,而是把爱的欢乐放在和理性等距离的位置上,让它升华成崇高的品格,升华成完美的人性,升华成一个永恒的故事。
就女人而言,距离如火,它可以带给你温暖,也可以把你化为灰烬。就男人而言,距离如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就爱而言,距离不再是空间意义上的长度,而是交往的层次和质量。
花了28块钱,申月半坐在由南徐至淞沪的绿皮车上,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乘坐火车。长达3个半多小时的旅程中,他就想着这些中外古今关于书信交往的凄美故事,一点都没感觉到发困。
他甚至有点后悔:笔友,一个多么纯洁无瑕的字眼!可笑的是,通了五年半书信的笔友最终还是进行了一次“网友式”的亲密接触——见面,最终还是不能免俗。申月半甚至有点忐忑,这次见面会不会也跟大多数网友一样,“见光死”呢?哎,早知道,不必那么冲动,继续保留书信交往,做一辈子的朋友,多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