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3 / 3)
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
香菱与黛玉诸人论诗,其实正是曹雪芹认真道出来的诗学三昧,完全也是王国维“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的意思。
|4|
“夜深千帐灯”,语出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藩之乱终告平定,满洲贵族直到这一刻才算真正坐稳了江山。于是康熙帝离开京师,远赴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与报功,纳兰性德以侍卫身份随行,这首词便作于此行途中。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榆关是山海关的古名,帝王仪仗浩浩荡荡行往山海关,晚上便扎营歇宿在千山万水之间。放眼望去,“夜深千帐灯”蔚为壮观。
“风一更。雪一更”,帐篷外风雪大作,让人睡不安稳。但之所以睡不安稳,并非因为风雪的声音本身,而是因为这声音尤其令人生出思乡的念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种山野中特有的风雪声是在家的时候从未听到过的。
吊诡的是,追溯血脉的话,纳兰性德是蒙古裔的八旗子弟,出山海关越是北行,反而越接近他的“故园”,那里有更狂的风,更厚的雪。但他一直生长在北京,自幼过惯了大都会里锦衣玉食的生活,虽然也遵循八旗传统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却早已经把白山黑水的粗犷换作了唐诗宋词的温柔。也正因为这样,“夜深千帐灯”在他乍见之下是一个如此惊人的画面。在那些入关从龙的前辈武士看来,这不就是家常便饭的每日生活吗?距离产生美,纳兰性德已经与满洲八旗的传统生活产生太大的距离了。
|5|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语出纳兰性德《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这首《如梦令》与上一首《长相思》作于同一段旅程中。两个词牌都是细腻、小巧型的,却偏偏写出了“千古壮观”。“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这是夜晚露营看到的景象,今天只有在一些高原地区我们才能看到繁星密布,仿佛就挂在头顶上、树梢上,伸手可及。这样的星空我们只要见过一次,就会知道“星影摇摇欲坠”的描写半点都不夸张,还会知道星空带给人的美感不仅是柔美的,也可以壮美得令人惊诧。
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记载,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二十七日,帝王仪仗暮渡大凌河,驻跸东岸,四月二十五日驻跸大凌河西。大凌河即白狼河,这便是“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的背景。离家越远,挂怀越深,“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虽然在我们看来如此美丽,却激不起纳兰性德半点兴致。“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在我们这个旅游热的时代,这真是一种不可理喻的心态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