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4 / 4)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若不晓得时代之背景与人物之生平,便很容易将这首诗理解为一首单纯的田园牧歌。
诗句确实有田园牧歌的腔调:东边高坡上已有薄薄的暮色,天很快就要黑下来了,而我徘徊着将要归向哪里呢?层林间只有秋意,群山上唯余落晖。牧人驱赶着牛犊,打猎的人将猎来的飞禽挂在马鞍上,纷纷走上归家的路。而我茫然四顾,竟看不到一个相识的人,只有唱起《采薇》之歌,遥想古代的高士。
其实,这首诗的主题不是田园,而是孤独。
天色黯淡了,正是归家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宿,唯独自己寻不到任何一条属于自己的归路。相顾无相识,难道真的在东皋之上没有熟识的面孔吗?不,这里分明就是王绩的故土,到处都是世代熟识的家乡故老。只是所有这些人,所有东皋附近的人,所有绛州龙门的人,所有大唐帝国的人,没有一个可以与自己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如果一定要找这样的人,便只能从历史上找。那是武王伐纣的时候,伯夷、叔齐叩马而谏,说纣王纵然无道,武王也不应该以下犯上。后来殷周易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上采薇充饥。传说他们作有《采薇歌》: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在伯夷、叔齐看来,武王伐纣不过是以暴易暴,实在不足为训,但世界从来不听道德家的规劝,那些严苛的道德操守终归抵挡不住历史的车轮,更抵挡不住野心家的战斗热情。上古神农氏的太平盛世再也找不到了,而只有那样的道德世界,才是如自己一般的恪守道德之人的安居之地。
伯夷、叔齐寻不到归宿,王绩也如他们一样寻不到归宿。有道德洁癖的人终归不能以虚伪的态度应对世界,然而在尔虞我诈、云谲波诡的现实世界里,真诚的人从来都无法获得心安理得的幸福。
但这还不是《野望》之孤独感的全部含义。倘若王绩知道千百年后,贞观之治赢得了非凡的荣誉,获得了最广泛的认同,没人在意领袖的私德,只在意他是否开创了一番丰功伟业,在意他是否给我们带来了足够的福利;倘若王绩知道自己的道德操守就这样被历史的车轮轻易碾碎,自己诗句里如斯的孤独苦闷被后人当作田园牧歌的小小情调来轻松吟哦……倘若他知道这一切,他一定更是孤独得不成样子了吧?
|8|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三句诗所表达的,皆是乱世君子感时伤世、自守幽独的情绪。而这些诗句里所显出的君子节操,在王国维看来,在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的词句里分明也有同样的呈现。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有评语说:“‘可堪’两句,景中见情,精深高妙。所处者‘孤馆’,所感者‘春寒’,所闻者‘鹃声’,所见者‘斜阳’,有一于此,已令人生愁,况并集一时乎。”可见即便仅从写作技法上讲,“可堪”一语与“风雨如晦”三者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凄怆悲苦的绝境里,人只会感到天地万物逼仄已极,一切景物除了献愁供恨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意义。而既然四者“气象皆相似”,那么词作为一种文体,无论其表现力抑或地位,又何以必在《诗经》《楚辞》与唐诗之下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