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1 / 3)
        第二十三章

        人知和靖《点绛唇》、舜[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1|

        这一章继续推尊冯延巳的地位:世人皆知林逋《点绛唇》、梅尧臣《苏幕遮》、欧阳修《少年游》三者是咏春草的千古绝唱,殊不知冯延巳早已写过“细雨湿流光”这样的绝妙好辞,这四篇作品同样写出春草的灵魂。

        北宋那三首春草绝唱,起因全在林逋身上。林逋是西湖孤山里的一名隐士,或许是北宋年间最出名的一名隐士。林逋的出名,首先是因为他的生活方式:他只是种梅养鹤,以“梅妻鹤子”的决绝姿态向世人宣告着自己的独身主义。儒家传统有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生子嗣是最大的一种不孝,因为这会使祖先的灵魂得不到祭祀、供养,其性质基本等同于任由父母挨饿受冻。所以即便是隐士,也往往和世人一样娶妻生子。他们可以不理会朝政的黑暗,可以不理会世道的龌龊,但对于住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全靠人间香火供养的列祖列宗,他们毕竟还要担起一份责任。

        但林逋不管这些,早年失怙的经历使他彻底摆脱了父母对子女婚姻大事的千篇一律的喋喋不休。他想做一个拥有最大限度上的自由的人,不受任何人的牵绊,不对任何人承担义务。

        独身主义者即便在今天也要承受不小的压力,何况是在久远的宋朝。所幸林逋虽然不曾像真正的隐士那样到深山更深处隐遁,但毕竟离群索居,用一道西湖水隔开旁人的议论纷纷。最蹊跷的是,他的生计居然也步入小康,雇得起应门的童仆了。

        林逋喜欢自驾小舟往来于西湖周边的寺院,与高僧们诗词唱和。当有人登门造访的时候,童仆便将仙鹤放飞出去,林逋一看到鹤飞,就知道该掉转船头回家迎客了。

        就是这样,林逋将日常生活打理成行为艺术,所以嘉客越来越多,客人们的身份也越来越高。士大夫们欣赏他的诗词与字画,更欣赏他的生活态度,于是林逋也就成了名士。与林逋这样的名士交往唱和,这也算是士大夫们为官场生活减压的一剂心灵鸡汤了。

        诚然,对于那些在名利场上摸爬滚打的人来说,林逋的生活虽然不值得效仿,却大大值得欣赏。所以当他们以貌似真诚的嘴脸表达钦羡时,林逋从来都不会当真。

        |2|

        林逋写诗,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名垂千古,填词只是偶一为之,以至于在《全宋词》里仅仅占到三席位置,其中吟咏春草的《点绛唇》虽然在今天的普通读者中并不知名,在当时却赢得文坛一流高手的既羡且妒: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首句所谓金谷,本义是晋代首富石崇位于金谷涧的别墅。石崇曾在这里汇集当世名流送别王诩,后来江淹在名文《别赋》里写有“送客金谷”,于是创造出一个诗歌套语,以后诗人们说到金谷的时候,往往就有饯别的含义在。而草作为诗歌套语,同样有送别的含义。离歌、长亭、王孙,皆为离别意象,将离愁别绪烘托到最后,以一句“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作结。

        这画面是春草乱生,无边无际,伴着同样看不到边际的南北东西的道路。草到底生向何方,不知道;人到底去了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该走哪条路,还不知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