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2 / 3)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注释标题茕嫠(qiónglí):孤苦无依者,代指州县百姓。。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诗的大意是,自己年轻时侍奉唐玄宗,仗着皇帝的恩宠为非作歹:外出便横行一方,回家便窝藏亡命之徒,一早便去喝酒赌博,天晚时转去勾引邻家女子,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过下来的,以作奸犯科为家常便饭,执法者有谁胆敢奈何皇帝的卫队长呢?工作便是陪皇帝郊游、射猎,所以也不耐烦读书识字,只是一味地饮酒作乐罢了。及至玄宗驾崩,自己失去了倚仗,沦为新贵们欺侮的对象。这时才想到读书,但无奈年纪太大,学学写诗也就算了。朝廷终于看重自己,先后安排出几个中央岗位,却不知招了谁的忌恨,又被外放到地方州县任职。如今与你杨开府偶遇,缅怀往事不禁涕泪交加,毕竟只有故人才懂得自己。

        这就是韦应物,一个折节学诗的恶少,因任职苏州刺史,世人以韦苏州相称。

        盛唐是律体诗的天下,而韦应物偏偏工于古体。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有议论说:诗律到沈佺期、宋之问以后,日渐华丽,诗人们雕章刻句,音韵婉谐,属对藻密,而闲雅平淡之气不复存在。只有韦应物发扬建安诗风,以清新深沉、雅正典丽自成一家之体,很受时人推崇。

        |3|

        “流萤度高阁”一语正是出自韦应物典型风格的《寺居独夜寄崔主簿》:

        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这首诗很像五言律诗,尤其有律诗风格的颔联与颈联的对仗,但它其实是一首古体诗,理由有二:一是押仄声韵(尽管这是一个有争议的标准);注释标题阁、薄于古音为仄声。二是不合律诗的平仄规则。或者可以这样说:韦应物是将当时流行的律体诗的风格引入了古体诗里。

        “流萤度高阁”,究竟好在哪里?若以传统诗论的语言,我们可以称之为俊雅清逸。但在描写流萤的诗句里,这就是最好的吗?朱熹有称道说:杜甫写有“暗飞萤自照”,语只是巧,韦应物“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这般景色如在目前,更有一种自在而不做作的姿态。《国史补》记载韦应物的性情,说他“为人高洁,鲜食寡欲,所至之处,扫地焚香,闭阁而坐”,这样的人,这样的诗,气象几近于道,故而为我所深爱。(《朱子语类》)

        朱熹点出了这一句诗自在而近道的特点,这是文学家的眼光,也是道学家的眼光。愈质朴便愈近于道,这是古人的共识,所以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列举三例:一,韦应物“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二,元诗四大家之一范梈“雨止修竹间,流萤夜深至”;三,清代康熙朝诗坛盟主王士祯“萤火出深碧,池荷闻暗香”。潘德舆认为这三者有工巧与朴拙之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时代之远近。

        也就是说,同样是描摹流萤的诗句,从韦应物到范梈,再到王士祯,可以看出由朴拙到工巧的风格流变。潘德舆是推崇儒家诗教的人,《养一斋诗话》推原风雅,以《诗经》为最高典范,评价标准自然是扬朴拙而抑工巧的。但文人每每各有见解,咸丰朝著名的官僚学者方浚师趁着休病假的时间,辗转托人取到潘德舆的文集,以十卷《养一斋诗话》消磨秋宵,写出若干条商榷意见,其中很不服气潘德舆对韦应物“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的高度推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