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4 / 7)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这样的描写已经算是公然的白昼宣淫了,“红日已高三丈透”不是歌舞的开始,而是前夜的持续。金兽香炉里已不知多少次烧尽了熏香,又多少次添上了熏香;舞女翩翩盘旋,红地毯随着舞步生出一个个新的皱褶。看她在舞步回旋中任金钗从发髻滑落,手拈花蕊,嗅一嗅花香来缓解酒意。这里的歌舞尚未阑珊,别殿的箫鼓声远远传到耳边,这样的歌舞欢愉仿佛可以直到天荒地老。
清人贺裳《皱水轩词筌》特别拈出“酒恶时拈花蕊嗅”,称之为“入神之句”。确实这一句写尽了舞女的活色生香,已经有王国维所谓“神秀”的模样了。而这样的“入神”或“神秀”并非刻意推敲出来的,而是自然天成,甚至不避俚俗。“酒恶”便是当时形容酒醉的一则俚语,文人一般会用“中酒”这样的雅词。后主径自以俚语写来,仿佛全然不假思索。这样的风格,即将塑造出他将来真正当得起“神秀”之评的杰作。
|6|
欢饮达旦、不知今夕何夕的日子终究不会久长,随着北方赵宋帝国的兴起,南唐王朝国事日蹙,渐渐显出了风雨飘摇的颓势。强敌压境,天知道下一刻会不会就是“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绝境呢?
无论李煜如何忍辱求全,一代雄主赵匡胤终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数年之间,这个文明鼎盛的江南亡国便冰消瓦解,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他的词作也终于“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正应了清人赵翼那句名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般刻骨铭心的“伤痕文学”,实在是以天翻地覆的人生落差为代价的。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这样的词句,自然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既不是别人写得来的,也不是歌女唱得来的。后人欣赏着李煜的这些作品,才知道词原来可以这样写。尤其与《花间集》对照,与温庭筠与韦庄的词集对照,其间的反差真有惊心动魄的力量。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金荃》即《金荃词》,是为后人所辑录的温庭筠词集。《浣花》即《浣花词》,是为王国维等人所辑录的韦庄词集。本章以《金荃词》《浣花词》代指温庭筠与韦庄的词作,旗帜鲜明地将李煜置于温庭筠与韦庄之上。后者一以句秀,一以骨秀,一为“画屏金鹧鸪”,一为“弦上黄莺语”,在李煜词前顿觉境界窄小。但是,《人间词话》第八章明明讲过“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如果不是王国维不经意间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失误,那么他的意思也许是说:境界的大与小虽无优劣可言,词人的艺术造诣却还是可以分出高下的。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周介存即周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词学大师,他曾将李煜置于温庭筠、韦庄之下,王国维直截了当地说他“颠倒黑白”。这样的评语,在时人看来简直有点狂妄了。
|7|
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又号止庵,别号介存居士。
周济是个文武全才的人,少年时好读兵书和史书,而且弓马娴熟,练就一身好武艺,为官之后曾亲身缉捕盐枭,镇压叛匪,很是建了一些武功。但周济自负有经世致用之材,毫不将这点勋劳放在心上,一心要做管仲、乐毅的事业。现实偏偏不能令他如意,他便索性隐居南京春水园,潜心著述,决心为后世立言。
有立言志向的人通常不会耽于填词小技,周济却是一个例外。正是在他的身上,滥觞于张惠言的常州词派才真正发扬光大,成为清代词坛的一大流派。
当然,周济的立言成就远不止于词学,他以毕生心血完成了一部《晋略》,意在分析五胡乱华的那段历史,来为嘉庆、道光年间的时局提供某种镜鉴。太在意实用性的东西往往会随着世易时移而被人遗忘,《晋略》亦不例外,而周济的词学成就却牢牢镌刻在文学史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