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乡野之民(三)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乡野之民(三) (2 / 3)
        鹿荠详询缘由,原来洞窟居民原本住在四十里外的山谷中,有杨姓和赵姓两个村子,三年前一场接连五日的暴雨引发山洪,山塌地陷,房屋、良田被尽数冲毁,村民死伤过半。杨天虎向官府求助,官府答应救济却一再拖延,大伙都说朝廷拨发的钱粮都被地方官装进了自己的口袋。杨天虎一怒之下,一拳打在县官胸口,县官当天就归了西。为了躲避官府追捕,杨天虎躲进了山里落草为寇,万幸的是山林之间多飞禽走兽,总能讨一口饭吃。其后陆续有村民投奔,就有了如今的光景。

        鹿荠感慨万千,想到过往深宫的生活,在庙堂高处,听不到任何民间疾苦,有的只是歌舞升平。饱食终日的王公大臣在美轮美奂的殿堂里笙歌燕舞,而承星履草的农民困居在山洞之中,为何会有如此差别,鹿荠想不明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鹿荠感叹道。

        赵兴娘和李阿瑜没有读过书,接不上鹿荠的话,李阿瑜静静倾听赵兴娘说着他们的故事。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洞窟中穿出朗朗读书声。

        “大嫂,这读书声哪里来的?”鹿荠问道。

        “方才跟你说起过,村里的赵老先生在里面教课呢。赵老先生有学问,年轻时做过几年官,后来就回村潜心授课教书了。”

        鹿荠闻声拐进洞窟,经过一个储物的洞窟,又经过一个摆放灵牌的洞窟(祠堂)便来到三丈见方的学堂洞窟。洞窟入口雕刻了三个漆红大字:喻利堂。

        喻利堂方方正正,人为开凿的痕迹明显。学堂内整整齐齐摆放着几十张石桌石凳,百十来人济济一堂,男女老幼皆有,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无一不凝神静听。

        喻利堂正中心有一个石头垒起来的高台,鹤发童颜的赵长清端坐在上,他精神矍铄,眼神清澈凛冽,他的面庞棱角分明,就像是饱经风蚀的石头。

        “君子喻于义,君子喻于利。”赵长清继续教课。

        “老先生,错了,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老先生讲错了。”鹿荠高声说道。

        “你是何人,老生未曾见过。”赵长清眯着眼看看鹿荠问道。

        “后生姓鹿,单名一个荠字,蒙杨头领搭救,在宝地暂住几天。”

        “听天虎说起过你。你方才说我讲错了,哪里错了?”赵长清捋了捋胡子问道。

        鹿荠顿时觉得可笑,本以为是满腹经纶的博学之人,不曾想竟连“君子”和“小人”都分不清楚。把读书的洞窟取名“喻利堂”,实在荒谬可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