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共鸣控制训练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共鸣控制训练 (1 / 6)
        第一部分共鸣的源头

        喉头和声带是人类发音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声源,通常人们称之为“嗓子”。每个人的嗓音条件各不相同,都需要通过训练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声音色彩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声带的不同活动状态,取决于各发音器官运作协调与否。播音主持运用的虚实结合的声音就是靠喉部控制来实现的。喉部及声带的松紧影响着声音色彩层次及共鸣的运用。有成就的演员并不是因为他一定具备天生的好的嗓音条件,而在于他运用声音的能力比较强,方法恰当。而没有经过发声训练的人喉部控制的问题就多一些。如,发声时,喉部容易用力紧张、捏挤嗓子、压喉等。声带比较娇嫩,如果发声方法正确,可以提高它的适应能力和发音能力,改善它的音色。如果使用方法不恰当,则容易出现声音嘶哑,声带边缘不齐,长小结、息肉或病变。因此,我们要了解和掌握喉部发音机制,科学地使用它,以保证喉部的健康。

        一、喉头

        喉头上接咽部,下连气管。上部略呈三角形,下部呈圆形,由软骨作支架,通过骨关节韧带及喉部各肌肉互相联结,共同构成一个上下连通的活动小室,声带就长在小室里。

        (一)喉部软骨的构造

        喉软骨主要有五块: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一对)及会厌软骨。甲状软骨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外形像盾甲,位于环状软骨的上前方,构成喉的前壁。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书背”就是甲状软骨角,男性成50~90,女性成80~,也称“喉结”。甲状软骨板后侧的两个下角通过环甲关节与环状软骨相联。

        环状软骨是喉的基础软骨,在喉部的底部下接气管,形状像一枚指环前窄后宽,上面通过关节与甲状软骨及杓状软骨相连。

        杓状软骨(发声学上称披裂软骨)左、右各一块,呈不规则的三面锥体形,位于环状软骨后上部的喉部支架内,构成环杓关节。底前角是声带突,一对声带就附着在这里,杓状软骨有两块,可以灵活转动,对声门的开闭起着关键作用。

        会厌软骨通过韧带附于甲状软骨。它主要负责吞咽时遮蔽喉口以避免食物误人气管。在呼吸发声时则打开。

        (二)喉部肌肉

        喉部肌肉是负责声门开合、松紧的。它包括:环甲肌、甲杓肌、环杓后肌、环杓侧肌和杓肌五部分。

        环甲肌:又叫“声带外张肌”,是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中间相连的肌肉。它收缩时,甲状软骨前倾,声带被拉长、拉紧,它主要是控制声带的紧张度。

        甲杓机:又叫“声带肌”,甲杓内肌长在声带内,也就是声带的本体,又叫声带肌。前端附在甲状软骨板交角内面,后端附着在杓状软骨声带突。收缩时,声带缩短并彼此接近,所以也叫声带内张肌。主要用来调节声带的紧张度。

        环杓后肌:又叫“声门外展肌”起于环状软骨后部,止于同侧杓状软骨的肌突,收缩时使声带突向外转动,声门开大。

        环杓侧肌:起于环状软骨的外侧,止于同侧杓状软骨的肌突,收缩时使声带突向外转动,使声门前部变窄或闭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