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5章 一事无成
公元前536年,40年,秦景公死了。哀公即位。后子鍼兑现了诺言,如约返回了秦国。晋国的情报估计也摸了不少,再不回去也没有价值了。
这个时候的楚国还在灵王手里向天下示威,楚国人很没面子,丢人都丢国际上去了。灵王不管那些,就是这么干,只许我做初一,不许你做十五,不仅管楚国,天下都要管,齐国的事都自己说了算。
礼乐传千古,利益动人心。公元前529年,哀公8年,楚国公子弃疾仿照楚灵王的弑君作法,照葫芦画瓢把楚灵王干掉了,自己称为楚平王。楚平王也不是什么好鸟。本来秦、晋、楚是都具备称霸条件,手里握一把好牌,向北打不过晋国,可以西征巴蜀,东取吴越,占据半壁多天下,晋和秦无法东进,燕赵又挡住了晋国发展的路子,多好的机会。
估计楚平王是想联合秦国,共同干掉晋国。想法很美好,结果很悲催。公元前526年,11年,楚平王派人到秦国找哀公,言下之意是通过联姻拉近一下关系,楚国是太子建,女方应该是秦国王室的美女。果然,秦哀公很上道,估计也想和楚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真下了功夫,挑了一个大美女送过来。
双方合作的基础有了,形势一片大好。不料,造化弄人,后续却有了大变化。秦哀公送的美女的确是个大美女,自己舍不得享用,为了缓和国际关系,忍痛送给了楚国太子建。美女来了,楚平王先把了把眼,一眼定终身,把美女弄到自己床上去了。可怜的秦国美女,怀着报效祖国和嫁为太子妃的远大理想,不远万里,来到楚国,结果成了一个糟老头子的宠妃。好在也算是提前成为了王妃。太子建却悲催了,一个美女媳妇没了,还连累的父子心生芥蒂。
忍吧!人心总是在疑心中失去信任。自己有了想法,难免会认为别人有想当然的想法。时光流逝,一代代人们在怀疑和站在自身角度思考问题的困境中演绎着历史。
不能忍了,疑心中的选择不外乎冲上去拼个未来或者闪身退出纷争落个清静。太子建选择了后者,15年,他逃亡了。太子建都不得不逃亡,著名的伍子胥也摊上了事,只身逃亡到吴国。
你不尊敬别人,别人也不会尊敬你。诸侯们不拿周天子当头,手下的六卿大臣们也不拿诸侯当头。威严扫地,谁都想力争上游,于是纷争不断。素有六卿势大传统的晋国,越演越烈。谁都不为了国家着想,都考虑的是自己的事,可力量并不悬殊,晋国陷入长期的内耗当中。
这下,秦哀公赢得了安稳的国际形势。里面有没有秦人的计谋在里面,谁也说不清,但自身如果没问题,再大的计谋也无济于事。
一夜白头后伍子胥不甘受辱,忍不下心中的一口恶气,和有野心的吴王阖闾一拍即合,下苦功夫练兵备战。天不负有心人,伍子胥用行动证明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31年,忍了十多年的伍子胥不再忍受,报仇,一路杀向楚国。楚平王这个时候已经死了,继任者是楚昭王。父债子偿,苦果只能咽下,可又打不过,无奈仓惶逃跑,连楚也不敢待了,躲到了随国(姬姓小国,在湖北随州)。伍子胥趁势攻打楚国的都城郢(现在湖北江凌市)。据说,伍子胥报了仇,连楚平王的坟都给刨了,还把楚平王的遗骨拉出来鞭尸泄愤。
楚国大夫申包胥心如火焚,急匆匆赶到秦国去寻找授军。晋国正乱着呢,只有秦国有能力帮忙。秦哀公没有想法,只想过太平日子。申包胥一看,救兵如救火,哪能迟缓呢?可没有办法,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空口说白话,人家秦哀公凭啥就应该出手帮忙呢?
不帮是本份,帮忙是人情。申包胥没有欠秦哀公人情的资格,又没有许诺回报的资格,只有孤身一人,索性以情动人,连续七天不吃饭,也很少睡觉,日夜哭泣不止。这下,秦哀公麻爪了,派兵吧!申包胥孤身救援,成功带领五百辆兵车回来救驾,一下子打败了吴军。
吴军撤了,楚昭王回到都城郢。后面就没动静了,不说感谢秦的帮忙。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东方诸国内斗频仍,没有很强的战斗力,秦国出了屈屈五百兵军,立马凑效。可秦国也不好过,君弱臣强的局面也一度出现,整个中国呈现群雄并立,人人向上爬,甚至不择手段向上爬的政治局面。
唯一出彩的是楚国臣子申包胥,判断准,知道找谁去帮忙。办法好,一哭解千愁。可惜,干了一件利国利民大事的英雄依旧日暮西山。历史记住了申包胥,人们没有记住申包胥,他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悄然转身,默默走开,只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背影。夕阳西下,他的背影悲怆,却是那么高大。人,这一辈子,总是要做一点事情的,即便别人不理解,对待不公平。申包胥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公元前515年,哀公36年,顺利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本来立了一个太子,就是夷公,可惜夷公早早去世了,没赶上接班。现在只能让夷公的儿子接班,这就是秦惠公。
秦国的带头人开始进入年轻化阶段,可惜年轻的带头人也没有改变面。时局动荡,思想活跃,每个有想法的人都在思索着怎么改变。原来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尤其是以武力定天下,谁的武力值爆棚,谁就能赢得未来。这是老祖宗和大自然不断斗争中得来的经验。现在,文治被人们发现很重要。可能读起书的可不是一般人,书很少,这属于高消费,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
这一年,读书人孔子担任了鲁国的傧相。傧相可不是丞相,只是一个管礼节的官。礼节很重要,能够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这估计也是孔子的学说尊崇礼仪的缘由。思想来源于生活,战乱频仍,读书人没有办法,就从思想根源上找问题,怎么解决呢?基于自身的考虑,提出了一系列想法。这就是百家争鸣。管用不管用,得看实践。当时,谁都想称霸,称霸仅仅靠礼仪是不现实的,得靠拳头。估计孔子的学说不会受欢迎。
5年的时候,晋国的臣子们还在继续作死,互相争权夺势,闹得不可开交。中行氏、范氏想争取更大的利益,结果失败了,这样就沦为了叛贼。智氏和赵简子借机奉晋国国君的命令平叛,中行氏、范氏逃亡到了齐国。晋国的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了智氏他们手里。
碌碌无为的秦惠公干了10年,死了,他的儿子秦悼公上位。秦悼公依旧是无所作为,悠哉地享受自己的生活,无力插手东方诸国的内政,也无力东进。第二年,齐国大臣田乞也顺应潮流,杀死齐国国君的小儿子,立他的哥哥阳生为齐国国君,也称之为悼公,也就是齐悼公。
大臣们玩得不亦乐乎,各国都一样,谁也别看别人的热闹。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