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4章 无奈收缩
历史上不是所有的君主都有作为,秦国也一样。历史没了大事,枯燥的就像流水帐。但就在这枯燥中蕴含了许多秘密。
公元前607年(秦共公2年),晋国继续在作死的道路上狂奔。曾经年少的晋灵公长大成人,正是激情四射、潇洒风流的年龄,长在宫中,从小就是君主,谁也不敢惹,和赵穿一样一身的臭毛病,自认为天下老子第一。这家伙喜好女色,也不算大毛病,皇帝还是有条件的,可《左传》说了四个字——“灵公不君”,就可以知道这哥们的为人。可怜的赵盾总幻想着自己做周公,吃住很简单,也很贤明,殊不知晋灵公早已经烦死了整天在耳边烦烦叨叨的老头子。晋灵公认为赵盾是自己当老大的障碍,名义上自己是老大,什么时候都有老头掣肘,十分不爽。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有趣的方法。派刺客刺杀,结果刺客发现赵盾居住很简陋,是个忠臣,自杀了。一计不成又生二计,假意请赵盾喝酒,想趁赵盾喝多了,让卫兵杀死赵盾,又遇上好人,趁卫兵尚未杀上来的时候,掩护赵盾逃走,晋灵公一看,来不及了,放出恶犬来,延缓了逃走的时间,卫兵趁机赶上,危机时刻,又一个义士占了出来,结果两个义士为了掩护赵盾死了。赵盾逃跑了。
赵盾很受人们拥护,而晋灵公搞得天怨人怒。在这种形势下,没脑子的赵穿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迎回了赵盾。史官不说是赵穿弑君,而是说赵盾弑君,很中肯。回来后,赵盾一看这样不行,派人把晋襄公的弟弟,晋灵公的叔叔公子黑臀接回来当了国君,又一轮洗牌开始了。这是赵盾怕公子雍报复自己没有拥立他的结果,可怜的公子雍又失去了一次机会。
公元前606年(秦共公3年),因为国内权臣把持朝政,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东南边的近邻楚庄王强大起来,剑指中原,举兵攻打到洛水,野心极大,居然问周鼎的轻重大小。楚庄王是个厉害人物,一手创造了成语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因为当时国内权臣的势力比较大,楚庄王隐忍不发,待时机成熟后迅速出手,稳定局面。上台后,手段成熟、作风强硬,依靠强大的国力,很快成为了雄霸一方的霸主。
公元前604年(秦共公5年),秦共公死了,桓公上位。短短5年,秦国停住了东进的脚步,进入了瓶颈期,想要有大发展,需要更大的积累。其它国家可没闲着,谁都有进步的权力,都在努力,谁笑到最后,尚不可知。楚国虽然强大,野心暴露的太早,不是幸事。
公元前601年,秦桓公3年,晋国又一次打败秦军,还俘虏了一名将军。10年,羽翼丰满的楚庄王,蔑视周王室,北边征服郑国,败晋军于黄河边。一时,威震华夏,风光无限,楚国称霸,主持诸侯会盟,化解诸国矛盾。
时间在局部战争中赢来短暂的和平,大家都在自己的轨道上思考着自己的未来。秦国没有什么大发展,在自己的小圈子平静的喝茶过小日子。
公元前594年,秦桓公10年,不服劲兼不服气的秦桓公坚持和晋厉公掰手腕,辅氏之战开始。辅氏是个地名,在现在的陕西省大荔县。双方派出大将交锋,晋国魏颗正和秦国杜回战在一处,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两人处于胶着状态,不分上下。正在这个时候,突然旁边窜出一位老者,年龄大,身手不错,否则不会深入战场,也不会接近交战的双方。只看这老者并不答话,只是一伸手,一条草绳急速飞出,正套在杜回身上。杜回站立不稳,仓促之间来不及反应,摔倒在地。晋军冲上前去,摁倒在地,捆绑回营,晋军趁机进攻,秦军败退,晋军获得大胜。
一个偶然的事件决定了战争的胜败。
为啥这名老者专门冒着危险来帮助魏颗呢?此事说来话长,当年魏颗的父亲魏武子追随晋文公在外漂泊十九年,随时一介武夫,但是作战勇敢,立下了功劳,身份还是可以的。他有一个小妾,虽然没有生育,但是很是喜欢的。在魏武子重病的时候专门交代让其改嫁,算是给她找一个后路,可是历史经常有许多可是,事情经常会发生变化,等魏武子病危的时候,糊里糊涂的又让小妾殉葬。按照当时的情况,基本上小妾的命运就决定了。魏颗的选择是让其改嫁,理由是这是父亲生前清醒时候的决定,这才是正确的心愿。一个善举救了小妾一命,这个战场上临危杀敌的老者就是小妾的父亲,专门来报道魏颗救命之恩的。
公元前580年,秦桓公24年,晋国的厉公上台,为了遏制楚国锋芒,和秦桓公隔着黄河会盟,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看吧,谁也不相信谁,连见面都不敢,隔着黄河会盟,也是笑话。没有诚意的合约,这张纸太没有价值。晋国刚刚新君上台,想要整顿内部;秦国要想发展必须东进。二者矛盾不可调合。果然,前面秦晋刚签了合约,后面回来就和翟人合伙策划打晋国,扭头就撕毁了条约。有时,政治家的保证还不如放个屁。
公元前578年,秦桓公26年,忍了两年的晋厉公**,就勿须再忍。毕竟,无论是法理上,还是实力上都高秦一筹。号召力在那儿摆着呢,根正苗红,大家都是世袭贵族,不能让一养马人在这儿瞎折腾,刷存在感。揍他丫的。一呼百应,让一个下贱人登鼻子上脸的,多没面子!晋国带领一群小伙伴主动揍秦,这下秦惨了,一对一尚有输有赢,一遇上阶级感爆棚的小团体,立马怂了,一路败退,毫无招架之力,一路跑到泾水(泾河,就是西安泾渭分明的那条泾河),晋军撒退,才敢停下来望着晋军的背影发呆。
27年,吓破胆的秦桓公死了,平静的过完了自己的一生。秦景公开始坐庄。
秦景公和他爹一样,没有什么本事,坐在宝座上享受人生。刚上台,还安生了两年,毕竟晋厉公不是好惹的。
等到景公4年,晋国的栾书又延续晋国作死的传统作法,有敌人一致对外,没有敌人自己窝里斗,看晋厉公不顺眼,趁机干掉了他。晋国内乱,景公无动于衷,冷眼看世界,热心享人生。
一个人一辈子总是要碰到事的。时间到了15年,为了救援郑国,和晋国打了一仗,败。没有眼光和追求的人总是怨天尤人,因为有的人已经成功,并盯着更远的目标。当时的晋悼公已经是天下盟主,不易动手了。在栾书作乱的时候没有动手,这个时候动手,是自己找别扭。
秦景公败了,晋悼公还没出完心中的恶气。18年,晋悼公多次召开盟主大会,就一个目的-打秦国。没眼色的秦景公遭了罪,一败再败,一直被追过了泾水。
窝在家里的秦景公束手无策,看着东方各国演出丰富多彩的历史剧目。好在,秦景公也有优点,那就是能活。27年的时候,欺负了他一辈子的晋悼公死了。晋悼公是不世出的人才,在他手里,晋国迎来了鼎盛时期。如果和秦景公一样长寿,或许历史就会改变。历史没有如果,雄才大略的晋悼公没有活过30岁。晋平公上台了。活的时间长的秦景公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遗产-秦公一号大墓。不得不说,活得长也是好事,起码国内安定,休养生息。
36年,楚国的宫斗戏也很精彩。公子围杀了国君丽,自立为王,称为楚灵王。这一年,景公的弟弟后子鍼因为当年在老爹桓公那很受宠,也很富有,有人暗地里中伤他,挑拔与秦景公的关系,他很害怕被杀,就带着上千辆车,满载财物逃到晋国去了。这小子也是傻,景公都已经当了36年的头,想杀他早杀了,难道是怕他抢儿子的位置?能让他带这么多东西走,本身就不追究。位子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其实都在人心。
晋平公很奇怪,问后子鍼,这么富有跑我们这干吗来了?我们这是要收房租的。
后子鍼的答复是秦君无道,害怕被杀,等他死了再回去。
秦景公和后子鍼是不是演了一场戏?既然,秦国现在无力东征,只能安静的发展自己。你说爱好和平,没人信呀,秦国祖上占了晋国好多地盘呢?以无能促自能,送诸多财物,还有一个高身份的人质,让晋国放心,秦国安于现状,没有东进的打算。
39年,平静的日子在各自发展中流淌,晋楚同为霸主,天下安定。可总有人不甘心,三年前,杀君自立的楚灵王想抹去自己弒君的不光彩,仿照齐桓公召集诸侯在申地(原来的申国,现在已成为楚国的地盘,现在河南南阳市北部)开盟主大会,自己当上了总瓢把子。以楚国的势力,大家不服也得服,可临死的人不服。楚灵王当了盟主,就想立威。这没毛病。有毛病的是选错了方向。他要杀齐国的庆封,理由是弑君。瞧瞧,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一样的行为不一样的结果,被诛族的庆封临死前怼了楚灵王一把,我们是一样一样的。
大人物丢脸的时候丢得更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