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文公称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8章 文公称霸
        重耳成了晋文公。秦国再有力量,身份地位比晋国差远了,毕竟是王室宗亲。权贵很奇特的一直在左右着社会,虽然你不知道。重耳的身份地位一下子比秦穆公高大了起来,晋文公经过社会流浪的洗礼,很了解社会现实,励精图治,很有作为。

        这一年的秋天,朔风凛冽。坐在周王宝座上的周襄王的危机再次袭来,因为他发现王后和一直不服自己的弟弟王子带勾连在一起,于是废后。这一事件导致了王子带的更加不满,王子带勾结翟人来家里耍横,对老哥继承家产不服,宁可给别人或打烂,也不能便宜了自己人。原来在周惠王去世的时候,周襄王就不敢宣布死讯,而是秘不发丧,担心的就是王子带趁机夺取王位。还是秦襄王偷偷联系了齐桓公,赢得了支持,召集各路诸侯,公开承认秦襄王的位置才得以安全上位。但是失败的王子带并没有放弃,而是再接再厉,继续争夺遗产,帮手就是西戎,因为中原的诸侯没人理他。王子带别人打不过,但是依靠西戎还是能欺负周襄王的,于是周襄王跑了,跑到了一直帮助周王室的郑国。

        敌人,往往是身边和自己有关系的人,距离远的反而亲近,其实这是因为最大的敌人住在自己心里。

        打吧!他人都站在旁边看热闹,没有管老大的事。袖手旁观,不予帮忙。反正是家事,何况老大的风采已经不再,帮多大的忙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

        依旧是时机问题。等,也是一种策略。为了各自的利益,忘了天下大义和百姓。历史就是这么奇怪,别有用心的人往往是胜利者。

        时会来了,雪中送炭总比锦上添花让人感激。

        抵挡不住,跑到郑国(河南襄城县)的周襄王终于拉下面子,派人向晋国、秦国求救。注意,首先是向晋国求救,周王看重的仍是一个打手的力量。血缘关系影响着人际关系。晋文公重耳颠沛流离的时候没见周襄王伸手帮一把,现在有难了,反而还得帮周。晋文公在底层流浪,见惯了冷漠,最珍贵的是人情。立即举兵帮忙,因为他深深知道,帮助周王室就是帮助自己,毕竟自己上位时间还短,应该争取更大的声誉。不相干的秦穆公不是一般人,没有因拥立晋文公就居功自傲,也没有索取回报,定位很准确,跟在晋文公后面去帮忙。

        周襄王也知道最有力量的人最有野心,一句话,不放心。跑到一个小国郑国,也是无奈。

        成功最大的倚仗是人品,别说装出来,能装一辈子就是真的。晋文公的确是一个高手,生活磨砺的他,已经品透了人生的真谛,酸甜苦辣都是一种滋味,仅仅是一种滋味,做好自己就够了。

        秦晋联军一出手,形势顿变,杀了王子带,保住了周襄王的合法地位,秦穆公也赢得了政治资本。晋文公一出手就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晋国不是一般的强大,老底子依旧。史上有名的“子带之乱”就这样消失在晋文公的手里。

        不过,高手过招,看重的是势,不是眼前的好处。眼前的苟且是为了未来的远方。

        胜利了,就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分享的时候。在庆功宴上,周襄王很感激晋文公的仗义出手,就拿出一块土地赏赐给晋文公。这可是不小的赏赐,要知道,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周王室的土地经过分封,留在手里的慢慢封赏,仅留下不多的立足之地。可是,晋文公依旧没有收取,不是不想要,他要的更大。

        土地不要了,就要一个名义,就是死后可以享受天子的葬礼。一句话暴露了晋文公的野心,他从流浪江湖到高居庙堂,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想成为天下第一。

        周襄王,虽然很弱,但是不傻。直接说先王建立国家,把土地都分封出去,留给自己的并不多,为的是天下安宁。王公的区别,不过是服饰规格的不同,对一个人来说,有多大意义?晋文公也是姬姓,辈分还是周襄王的叔叔。周襄王很卑谦,一口一个叔叔,叔叔能够成就大业,天下归心,不妨直接成为天子,自己可以流放。如果还承认自己姓姬,就应该维护姬姓先辈的尊严,何况叔叔有的是土地,不说就是做,把墓地修成天子规格的,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一句话堵住了晋文公的嘴。周襄王不是没有见识,从这些话就可见一斑,可惜生不逢时,大周的衰落已经刹不住车了。

        时间在偶尔的静好中逝去,公元前633年,秦穆公27年,当了三年多国君的晋文公重耳,居然大有作为。楚成王和同盟诸侯包围了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国认为这是表现的机会,但是宋国和楚国都曾经在晋文公没落的时候帮过忙,不方便直接伸手,应该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直接攻打楚国的同盟国曹国和卫国,获胜,也解围。人在事上磨,刀在石上磨。经过生活洗礼的晋文公作法和夷吾不同。有能力的人只要有机会,就会灿烂。

        公元前632年,秦穆公28年,晋文公先后拿下了曹、卫,但是楚国不上钩,并不救援,全力攻打宋国。这一下子,晋国的计策不好使了。没办法,只好另采取一招,把曹、卫的一部分土地给宋,表明了支持宋的决心。楚成王知道晋文公的厉害,经历过底层生活,对待民众很好,人们很拥护他。但是楚将子玉不甘心,就想着和晋国打一仗,以表示楚国并不怕晋国。其实,这个时候,晋文公很难,秦国、齐国各有各的想法,都不愿意晋国强大,就等着晋国和楚国开展,两个国家坐收渔翁之利。晋文公能听取建议,先轸又出了一招,用曹、卫的土地让宋国冲在前面,还是用曹、卫的土地让宋国贿赂秦国和齐国结盟,逼得楚国成了弱势一方。楚将子玉也很能,就派人给晋国说,如果晋国答应恢复曹、卫两国,楚国就放弃攻打宋国。很厉害的一招,一箭三雕。让晋国白干了,让出到手的曹、卫,答应给秦国、齐国的土地无法实现,宋国也会不高兴,局势又会出现战争开始阶段。晋国商量了半天,见招拆招,并没有答应,而是暗地里答应,但是扣留楚国的使臣,引诱子玉出兵。果然子玉上当,出兵攻打,晋国却连续退兵,这就是有名的退避三舍,是为了报答当年楚国的帮助。恩情用完了,就可以不用顾忌了。晋楚在城濮(河南范县)打了一仗,晋国胜了。不简单,楚国可是有一统天下势力的大国。晋文公秀了一把肌肉。晋文公和楚成王争霸中原的著名城濮之战以晋国的胜利而告终。

        回去后,晋文公向周襄王献俘,这是表达对周王室的尊敬。曾经是楚国盟友的郑文公通过这场战争依附了晋国,并代表周襄王主持典礼,赏赐晋文公。从此,晋文公的人生开始开挂,终于称霸,充分利用剩余的时间来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