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章 问鼎中原
公元前619年,周襄王的儿子壬臣即位,称为周顷王。周王朝在苟延残喘中继续艰难度日。土地缩小的不能再小,几十年的内乱消耗了仅有的国力,周王室穷困潦倒到无以为继,依靠各位诸侯们的接济勉强聊以度日。但是周襄王在晋文公的帮助下打败了王子带,好不容易维护了自己的宝座,怎么也得表示一下。一是承认霸主地位,二是割地,三是赏赐珍珠宝物。等到周顷王的时候,穷的连饭也快吃不饱了,饥一顿饱一顿的,可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周襄王的葬礼咋办?王死了,得有一定的仪式,连普通老百姓也得入土为安呀!可周顷王偏偏就没有钱办,真正做到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简单一点都办不起。怎么办?厚着脸皮向诸侯们求援。落架的凤凰,没有利用价值了,谁也不理。四处化缘,遇到了好心人。谁呀?鲁文公。鲁国虽然不是很强大,但是很讲礼,所以后来培养了孔子等儒家学派。鲁文公派人赶紧送钱来,肯定不够用,起码能解决问题,等到周襄王死去第二年的二月,可怜的周襄王才终于入土为安。周襄王安生了,周朝第一穷——借钱葬父的周顷王还得苦熬日子。
岁月不总是静好,没钱的日子总是那么难熬。连钱也没有了的王,日子肯定连平常百姓也不如,起码他做不到吃糠咽菜,还得摆个架子。干了六年,穷困潦倒的周顷王就死了。穷一代死了,穷二代、穷三代......还在继续。
公元前607年,周倾王的儿子班即位,称为周匡王。本人没什么事情可以说的,干了六年,也死了,连个陵墓的地点也说不清楚。
周匡王的弟弟瑜即位,称为周定王。这是周王朝难得的一次兄终弟及的记录,因为没有历史资料说明,不知道什么原因造成的。穷家,在折腾也是那么回事,大家都在抢地盘,谁管周王室的事情。不过,周定王在位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情,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点情趣,只不过是别人的情趣。
公元前606年,周定王元年,南方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兴兵北上,攻打陆浑(河南嵩县一带)的戎,军队驻扎在洛阳,离得周王室近了,顺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周定王不含糊,派了一个也不含糊的人叫王孙满言辞不卑不亢,对答如流,让不可一世的楚庄王自行退兵。
楚庄王为春秋五霸之一。刚即位的时候,对朝政不闻不问,一个心思安逸享乐,一看就不是什么能干活的主。其实是因为权臣当道,时机还不成熟,果然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后突然发力,拿下权臣,改革图强,扩充军队,兼并小国,兵锋所指,所向披靡,让中原诸国都大为头疼。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口号中的夷就是指的楚国,楚国蛮夷之地,中国诸国看不起,但是不能不重视,人家体量大、有力量,距离较远,鞭长莫及,始终没能把楚国干趴下。后来的晋文公争霸,也是和楚国掰手腕,双方互有胜负,也奈何不得楚国。不过是晋文公帮了周襄王的忙,再加上是中原老字号的诸侯国,才赚了个第一名。
楚国毕竟是蛮夷之地,很向往中原文明,这不借机会,顺道在周天子的鼻子底下搞了个军事演习,毫不掩饰,单刀直入问九鼎的轻重。简直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原创版,可惜,楚庄王不是中原霸主,大家不认可,最后创作权没留给他,一直等待了几百年。
让各大中原诸侯都束手无策的南方蛮夷,突然闯进周天子家里,手里拿着刀枪,虽然是和别人打架,但突乎其来,气冲冲的询问,让穷当家的周定王无法再保持温和,可发火又不敢。但常年受夹板气的周定王早已经练就了一身以柔克刚的好本领,明知来者不善,但也不是特别惊慌失措。因为周天子的脸面也是各大中原诸侯们的脸面,九鼎是大家的。好在还有能人在,又是大名鼎鼎的王孙满出场。
王孙满来到楚营,准备打嘴官司。这一当前的优秀辩手,引经据典、打感情牌都准备满满的,可楚庄王没那么多繁复缛节,直梆梆扔出一句话来,“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有多重?”
这就是著名的问鼎中原的故事。楚庄王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他不服气呀,现在的湖北说不服气还说不服周,你是王,我也是王,周定王要本事没本事,要地盘没地盘,何德何能当天下共主,应该由我英明神武的楚庄王来当。
趾高气扬的楚庄王,有胆有识王孙满。王孙满一看,准备好的牌没用,楚庄王太直接了,不给你玩虚的,直接问谁有资格。好吧,既然如此,咱就说说谁有资格?
王孙满不慌不忙扔出一句话,“在德不在鼎。“
一句话说蒙了楚庄王,玩文艺哪玩过王孙满。王孙满把话题引到自己擅长领域上来,叭叭说了一通。夏禹盛德才筑就九鼎,夏失德而归商,商失德而归周,有德的时候鼎小也重,无德的时候鼎大也轻。当年,我们周王定鼎的时候卜过卦,说要传三十代七百多年。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大家都是老演员,一番文纠纠的较量,暗藏机锋,但大家都明白了一件事情,鼎就是一个物件,关键谁能服众,虽然周不能服众,但还没有另一家让大家都认可的,谁想当头谁就要准备大家的投票选择。周庄王知道自己块头再大,中原诸侯也不给自己投票,文化不同就没有人缘。只好退兵回去过自己的日子。
这里面就看出问题来了,一是楚庄王,不管这个人怎样,既然敢称王,国力很厉害,而且也不把权威放在眼里,敢独当一面。二是楚国的军队居然可以驻扎在洛阳,要知道洛阳可是周王室的大本营,周王室的实力弱到了什么程度,连面子也没人给了。其三,赤裸裸的询问九鼎,就是想当头,称王还不行,还要当天下共主。九鼎是国之重器,代表着国家政权。楚庄王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询问,这是很明显的态度。
周定王虽然功绩不显,但涉及到祖宗脸面的事还是处理的不错的。识人稳准,用人得当,面对强权,能够应答自如,心理素质肯定是好的,学识也肯定是好的,关键是政治品格比较过硬,一个人只有当你政治品格和做人到位的时候,才能够沉着冷静的对待突发事件。平时的修养决定了一个人关键时刻的表现,虽然历史不会让你成就大事,但是终究不会埋没。王孙满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一言定平安,一晃就是十年。公元前597年,周定王十年,周王室只能照顾自己,不能照顾他人,眼看着楚庄王兴兵灭了郑国,郑伯(注意,这个时候都提官了,成了伯)投降。不久,郑伯又不甘心,居然又复国了,偌大一个郑国,说被干掉就被干掉,说复国就复国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局势可见乱成什么样。一切凭实力和心情说话。郑国的悲哀在于不够强大,也在于周王室的没落,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带头人。春秋五霸争得就是谁当头,结果谁也没有当上头。公元前592年,周定王十五年,楚庄王死了。一个潜在的强有力的诸侯死了,天下太平一个小阶段,不是人为的太平,而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决定地位的是实力,决定走向的是利益。决定实力的是资源,决定利益的也是资源。资源成了大家的焦点,谁占有更多的资源,谁就拥有更大的胜算。地盘是当年划分好的,生产是自己经营的,在前后两个因素的决定下,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冷不丁冒出一个大个来,这就是老大。但是老大和老二的差距并不是很大,谁也说服不了谁,互相争夺王位的纷争不得不成为常态。
面对天下棋盘,有棋手,有棋子,谁也无法独善其身,或主动或被动卷入其中,唯独只有一个看客,当棋子不够格,当棋子谁也怕咬手。看似悠然,个中滋味只有自知。公元前586年,周定王二十一年,倍尝人间滋味的周定王死了。他的儿子夷即位为周简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