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君臣议政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章 君臣议政 (2 / 3)
        皋陶说,“啊,那就要加强政治修养,长远谋划,团结各族群众,积极举荐贤人,使得政治清明,并逐渐向远处传播。”

        大禹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对呀!对呀!”

        皋陶又说,“这全在于知人善任和安定老百姓。”

        大禹长叹一声:“哎!如果都能做到这样,即便是陛下也会感到不易。了解人要有了解人的才识,才能够提拔有用的人才;安定民众要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才能让老百姓信服。能够知人善任、施惠于民,还怕什么灌兜作乱?还需要放逐三苗部族?还怕什么花言巧语、知面不知心的坏人?”

        皋陶说:“是呀!是呀!人本来就应该有九种德行,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这九种德行。”

        他说:“人的德行要从他的行事来看。”

        哪九种德行呢?宽仁而又严肃,柔和而又坚定自立,谨厚而又有干办之才,治事有为而又谦敬,和顺而又果毅,正直而又温良,简率而又有廉隅操守,刚劲而又踏实,强直无所屈挠而又合于义行。

        赤裸裸的儒家教义。不相信当时的人们持有这种观点。

        用皋陶的观念,每天按照其中三种做事,就能保家;每天按照其中六种处理政事,就能保国。应该按照这九种德行的标准选拔干部,不能让无德的人任职。如果任职就叫乱天事。上天惩罚有罪的人,应该按照五种刑罚去执行。

        同时,皋陶直言不讳地说:“我这些话能够成功执行吗?”

        大禹说:“你的话能完全执行!”

        皋陶说:“我并没有多高的才智,只是想对治国之道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们先看看这个画面,反复琢磨再往后看。

        第一,伯夷的沉默。

        一是怕惹祸。说好的三个人一块发言的,伯夷怎么半天没有吭声。怕。只要张嘴说话,就要站队。站队站不好,是会要命的。既然如此,不如不说。

        二是没有观念。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就是不发表自己的观念。如果是真的,说明伯夷是个不太会总结的人,不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不是一个溜须拍马的人。做自己的事,吃自己的饭。别的事,姑且放到一边。如果是假的,说明伯夷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是一个狡猾大大的人。不见兔子不撒鹰,旁眼冷观,看准时机再出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