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章 事出有因 (2 / 2)
一看大禹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善于思考,能够解决问题。看起来简单,却是实招、妙招。的确不新鲜,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发明,但是好使、有用就成。
一般情况下,大禹坐车,坐车是不是需要牲口来拉车,是不是需要车夫,那么就得有喂牲口的人。这也是很大的进步,配上司机啦。大禹的地位在上升,也显示治水路途遥远,靠脚走路是不行的。坐船则是说明,有一些河流是平缓的,不都是汹涌澎湃,无法利用。所以说大禹的工作量不是所有的河都要治理,只要解决大河就可以啦。那时候没有柏油路,大部分是泥路,下雨的时候,自然泥泞,做牲口拉得撬,很快,也安全,除了颠簸些。何况还有数不尽的山路,大禹穿了木屐,比小日本早多啦。不知道为什么走山路要选择木屐,可能当时大部分的鞋都是草鞋或者贵族穿得兽皮的鞋,劳动人们只能光脚板或者穿草鞋,大禹不可能自己一人穿兽皮鞋。那样,不好看,也不适用,容易磨损坏。山路穿耐磨的木屐是比较先进的。
这里面有几条信息。
一是某些人的做作。举个例子,有人发明了板凳,坐着很舒服。大家很羡慕,后来东边有一个邻居偷了一把板凳,学会了怎么制造。哪知道这个时候,人家已经不坐板凳,改坐椅子啦!于是,洋洋得意起来,到处说板凳是他发明的,看他多聪明。其实,不过是个小偷,偷得还是别人已经淘汰不用的东西。木屐也是如此。
二是工具比较先进。在那个时期,车、船、撬和木屐都已经出现,能够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些物品都属于木制品,说明当时盛产木材,森林比较多。人们已经掌握了使用木材的方法,技巧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够制造弧形、精巧的木制品,从大的车船到小巧的木屐都能够生产。相信制作木器的工具也一定很健全,这说明能够制作木器,也能够开凿渠道。其三治水不容易。条件还是很艰苦的,既然泥路不用车用撬,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泥路类似于沼泽,车轮陷进去,很难前行,虽然不深,很难走,所以才选择撬。仅仅这一点就说明了困难,更别说上路穿着木屐走路啦,估计脚上都是水泡。人在江湖,谁没有两件护身的法宝?
大禹随身携带着四大宝贝,水准、绳墨、圆规、方矩。时刻不离身,依靠这些工具划定九州,确定道路,在合理的地方修筑湖泽堤坝,测量山岳的走向。
你看大禹的四件宝贝,都是测量和绘制图纸的工具。
大禹抓住了工作的重点。
一是关键是方法。任何一项工作,处理的结果都是解决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寻找合适的方法。大禹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就抓住了牛鼻子。他先是把高山定位,丈量山的高度,选择适合水流的通道。这就是用自然的力量来解决自然的力量,很是巧妙。万事万物的存在必定有制约其的另一种事物存在,这就是联系。联系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运用好固有存在的力量是一种大智慧。
二是干关键的活。运用这四件宝贝来测量和定位,我有一百种理由相信工匠比大禹干得好。但是大禹并没有把这些活推到下面,让别人干,自己当甩手掌柜的。事不亲历不知难,难过以后就掌握了主动。大禹牢牢把这个技术活抓在手里,天下大势就了然于胸,对他今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内容就他自己知道,那么他就拥有了一种特殊的资源,我会别人都不会。这就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很能让大家崇拜。崇拜也是一种力量。大禹通过这种方式拥有了自己的一支力量。
大禹通过这四件宝贝,干了好多活,但无一例外是山川河流的位置。一部分是天然形成的,一部分是人力改造的。
发现问题了没有?
一是活生生的**。大禹遍行全国,各种地形都亲自测量,相信该同志议定偷偷绘制了一副地图。这幅地图能够让他很好的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二是改造屯湖。屯湖是治理洪水的一种好方式,分流后水量就会减少。平静的湖水完全可以利用灌溉,也可以打开口子演出一出水淹七军。史料没有记载,不知道是否运用了这种神秘的自然力量。但相信大禹的威望肯定是一时无两。即便是哪有沼泽之类的陷阱等等,大禹也一定了解,更不用说布了口袋阵之类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