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东征宣传队 (2 / 3)
罗瑞卿教育长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由戎瑞领队是组织上的决定,作为一名学员和党员,戎瑞必须执行,这点觉悟他还是有的,虽然他并没有想过要担任宣传队的领导。但作为宣传队中唯一曾经执行过小分队长途跋涉任务的人,也是唯一的一名红军大学教员,在清华大学又是音乐剧社的社员,有宣传经验,同时作为级别最高的人,由戎瑞担任宣传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再合适不过了。戎瑞自己也很快明白到了这一点,所以就很爽快地接受了任务。
“很好,这就对了嘛,革命战士要服从革命的需要,要把任何一个岗位都看成是战斗岗位!”罗瑞卿教育长满意地点头说。
“是,首长,我会记住您的话的!”戎瑞郑重地向罗瑞卿教育长敬了个军礼-
按照命令,戎瑞率领的抗日宣传队在三天后抵达了柳林县三交镇坪上渡口,同行的还有一个护卫班的战士。坪上渡口是红军东征最早登陆的渡口。就在2月20日,红一军团的二十五名勇士强渡了黄河天险,随后,红一军团的突击队在坪上渡口登岸后直捣三交镇,全歼了晋军第七十二师的一个营,继而占领了留誉镇,直逼中阳城。2月21日,东征红军总部和红81师尾随红一军团在坪上渡口渡过黄河,彭德怀、****、左权、陈赓、陈光、杨成武、彭雪枫等红军领导人和后续大军一起在此地渡过黄河,拉开了东征抗日的序幕。
出发之前,戎瑞只向红军大学要了一面铜锣、一副铜钹和一面小鼓,还有不多的红纸,那是写宣传标语用的,这些东西还都是向老乡借的,回到延安,是要还给老乡的。再多的东西就没有了,红军大学也实在拿不出任何东西,其余的东西就要宣传队自己动手了。
戎瑞的宣传队来到三交镇的时候,这里已经建立起了山西省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这时候,东征的红军部队主力已经取得了关上、蓬门大捷,红军击溃了晋军在吕梁山区设置的“中间阻碍地带”,取得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战略地位,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两大主力在孝义县的大麦郊地区胜利会师。******和周**等红军领导人也随同到达,在那里指挥红军主力,准备东进兑九峪,穿越同蒲路,开赴河北抗日前线。为了遏止红军大举东进的势头,待在太原的阎锡山坐不住了,急调两个纵队共八个旅的兵力,集结于汾阳、孝义等地区,准备在孝义以西的兑九峪地区与红军主力决战。同时又严令同蒲路沿线晋军加强防守,日夜巡逻,将东征红军围堵于同蒲路以西的吕梁山区。
迎接宣传队的是留守三交镇红三十军军部的一位宣传干事,他们的留守部队在三交镇地区正在执行筹款和扩红,这也是此次东征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最艰巨的任务之一。
“戎队长,你们红军大学的抗日宣传队来真是太好了,要不我们的人手都不够呢!”姓王的干事高兴地说。
“我们这不是来支援你们的嘛,呵呵!”戎瑞笑着说。“王干事,咱们长话短说,你派人把我们宣传队的队员们先带到住地休息,我和你先到镇上转转,了解了解情况,顺带你跟我介绍一下这里的情况,怎么样?”
“呵呵,好好,戎队长,不愧是红军大学的,革命工作的积极性可不是一般高啊!”王干事见戎瑞还没休息一下就开始工作了,佩服地说道。
让副队长蔡晟带着队员们和红三十军的同志先去驻地休息,戎瑞这才带着自己的警卫员和王干事一起朝镇上走去。这里的气氛和黄河对岸不同,完全是一派改天换地的新气象,不像陕北根据地红区那样什么都很正常。这里的老百姓看起来对红军还是挺新鲜的,这或许是他们第一次看见这样一支与以往所见过的完全不同的军队有关。戎瑞和王干事一行人走过的时候,街上的人们都回驻足观望,戎瑞发现那种眼光就像是看见了一个新世界一般新奇。
三交镇看上去明显要比河对岸一般的村镇要富裕一些,街上的商铺就多了许。当然,说富裕是相对的,比不上河北、平津一带,至少这里的普通老百姓衣着还算整齐,也很少看见河对岸老百姓那种普遍的菜色脸孔。
“……,三交镇打下来已经一个多星期了,这里的人心现在还算稳定,惶惶度日的不是地主老财就是有钱的人,呵呵!”王干事喋喋不休地讲述着红军占领三交镇以后的情况。“三交镇是个大镇,历史上是紧扼秦、晋两省的交通要道,为黄河天险最主要的渡口之一,战略位置十分显著,所以人口也较多,估计镇上大约有五万多人的样子。”
戎瑞点点头,王干事看来对这里的情况摸得比较熟了。
“王干事,筹款、筹粮和扩红进展得怎么样了?”戎瑞对这个比较感兴趣,毕竟红军越过黄河天险不容易,怎么的也得有所收获吧。
“哎,戎队长,这回咱们红军可算是发达了!”见戎瑞问起这个事情,王干事顿时眉飞色舞起来。“你还别说,中央东征的决定还真是英明无比呀。仅仅在这三交镇上,这一星期时间里,就已经有600多青壮年参加了我们红军队伍,老百姓的参军积极性也非常高呀。说起来,这都是阎锡山这个山西的土皇帝做孽的缘故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