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那晚,用煤油灯照亮的少年 (1 / 3)
一栋闲屋的炕上,堆了两摞旧报纸。一摞是写过地,另一摞是没写过地,看起来还蛮齐整地,那上面还有某某年代的口号,大干快上,多快好省地建设什么什么。
林希山用地这些旧报纸,也是攒了小半年零钱,才让一个在西水县城机关当大厨的远房亲戚买回来地,就这,也不能放开了用。
连个温饱都没有的穷山沟子,花钱买笔买墨练字,也太烧包了。
还好,希山同学的老爹老妈都信唐老先生说地,就算再紧巴,也会特意给林希山留几个钱。家里四个孩子,前面三个念书都念瞎了,就指着最小地这个了。林希山写地是小楷,玄秘塔碑,唐故左街,观大而成小,也是功夫,要是悟性不好,就跟唐傲学一样,堪比螃蟹爬。
一个正是好动贪玩年纪的未成年,在大人们纳凉的当口,却伏在炕头上,就着旧报纸,用那根半旧不旧的毛笔,左撇右捺地练根基。
不管这少年愿不愿意,他身上还真背了曾经是六代单传的老林家挺沉重的东西。
林希山却没想太多,就是凭着自己的本心,照着唐老先生给的字贴,每天晚上,浑身冒着汗,至少是两个小时的挥毫。
有时,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十二点,老爹和老妈催促了才上炕睡觉。
老妈怕闲屋里有蚊子,在正间屋给点上了驱蚊的艾草绳儿。
乡间,自家用的东西,差不多都是自制的,不费什么钱,就是费点儿功夫。倒是林希山练字的这栋屋子,费了不少钱。
是林老爹用老屋留存的木头,又去县城木材公司买了些,接续盖起来的两间,本来是想着以后存下钱了,正儿八经地盖上四间瓦房,给老大结婚备着地。可今年夏天,林老爹在火头村灵魂悸动要三箭齐发,定准了让老大秋后去当兵,林老爹也就不愿再大捣腾了,找人把内墙简单抹了抹,弄了一些旧门旧窗,再又挨着西厢老院子的院墙垒了道土墙,活儿就结了。
这新盖的两间屋,平时也就放些杂物。林希山有了练书法的兴头,一开始还悄悄地背着老爹老妈,后来,等家里人都知道了,倒成了林希山自个儿发挥的地方了,练字练累了,还能在院子里练练自学的少林大洪拳的套路。
那话有讲说,学海无涯,希山同学端地是家贫无所依,早起备文武。
东院里,乘凉的人又多了一围,东邻的二婶和她家那几个闺女,跟林希山的老妈和大姐围成了一大圈儿。
这一大圈儿人可不光是闲聊,手里有活儿。半岛一带的女人,只要不是太笨,都会弄个四四方方的木撑子,扯起一张棉线网,对着一张图纸,常年累月地绣花,绣出来的成品,有专人收集到县城,再送到那个滨海的庆台市的工艺厂,经过上色,或者直接就素着,装船或是空运,出口卖给老外。
卖的价钱可是够高地,可,到了乡村姑娘们的手里,也就有限几个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