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先生择邻,家道中兴 (1 / 4)
雨洼庄里有一条小河,挺蜿蜓,就跟邓某君唱地小村之恋一样,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山岗,依偎着小村庄。光论自然风景,从凤凰岭火凤山发源的大龙河小龙河,顺着五龙山,娘娘山流泻而下,整个临水东半县的村子,都有一条两条的支流,给绵延了不知多少年的村子喂养了香火。得益于上好的自然水资源,火头村那一带,要是在春天,漫山遍野地不知名的花,紫的红的白的黄的,真真地是姹紫嫣红,好看得紧。雨洼庄这一带,是桃李争芳,山上的野花反不如家家户户种的桃树梨树杏树开出的花,成片成片地透着盛大美艳。林叔后来还在网上发了一百多张临水县一些村子的百花怒放图片,引来了一大把看稀奇的西方人,尤其,配上西游的桃李芬芳的曲子,还有梨花又开放的大热的那些一线歌星好唱一嗓子的经典老歌,也无意中热了一把本来挺偏僻的临水县的旅游。这一方水土上的人,穷是穷了点,可自然景致够得上美这个字,人也够劲儿,美女出了不少,有几个,还是一线的明星,庆台那几任很会做官的,花了重金,把那几位女明星捧成了家乡的宝。
再往远一点儿说,风凰岭西接大青山,一直可以绵延着伸到大崂山。以大崂山为傲的刚升成一线城市的琴港市,从八十年代初,成了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开始,扑扑楞楞地内引外联,确实弄富了一批人,有了巨豪的大企业。半岛黄金经济圈,它成了第一把交椅,原来的地广人多的老大庆台市,有点儿不思进取,上到京城下到省里,被人暗中使了不少绊子,东划去一块,西划去一块,不得不委委屈屈地当了二十多年的老二。
这些,要说跟世世辈辈活在乡间的人有什么关联,就是一个钱字,谁靠着有钱的熊近一点儿,就能多弄点儿钱,靠不上,就一直死穷。
火凤山下的火头村雨洼庄,还有近邻的镇上的村子,离半岛的两头经济大熊琴港和庆台都挺近,出去挣大钱的人有不少,也有靠着本地资源成了巨富的,要说变,还真变了。穷怕了的人,一旦逮着机会哪能松口,肯定是往狠了赚。
林老爹把三儿的大可期许的前程安顿好了,就开始跟巨有眼光的镇上那位干商店的单同福谋划雨潭镇供销社的买卖。十年后成为超市掌舵人的单大经理,有个同家在临水县供销系统供职,权还挺大,早早透露消息说,镇上的供销社要搞承包,听到这消息,两位忍不住步子要迈大一点儿的乡间能人就合计上了,最一致的意见是扩大经营。两人分工,单同福在家守着,一得到上面点头,就拿下供销社的承包合同,林老爹当过兵,走南闯北地见过世面,不打怵走远道,已经买好了去shanghai的火车票。
真要大干一场了。
林希山和唐老先生骑着车子,并肩进了村子。村口里有人卖西瓜,唐老先生花了十二块钱,挑了几个好瓜,让卖瓜的乡民给送家去。
唐老先生近来心情不错,有人给儿子说了一媒好亲,年后就等着过门了。林老爹一家子来了雨洼庄,又多了个老交情的近邻,一到晚间,就有了唠嗑的地儿,林老爹是个很会赶话头的人,唐老先生跟林老爹一唠起来,兴头大着呢。
昔有孟母三迁,今有先生择邻。
唐老先生的家门口,放了一台挺大个的收录机,正放着邓某君小姐的歌子,蓝蓝的天空,阵阵的花香,怎不叫人为你向往。
林希山闻到了阵阵的花香。
是临水县顶顶有名的“米国玫瑰”放出来的惠及全县普罗民众,沁人心脾的,带着丝丝甜润气息,乡间独有的花香,这样的阵阵花香,差不多接近于含泪大师烟霞满纸地写中山大文的心旷神怡,又象是朱自清先生写地高中课文里的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那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地。
按说,希山同学能搬到这有山有水的地方,是确认无误的好地方,如果不论贫贱和富贵,念完了高中,就算考不上大学,也可以回村里当个乡村老师,学着汪伦校长的作派,只要守好规矩,多年媳妇熬成婆,当个小学校长啥地,也足以自傲了。
可是,种了满园子类似米国玫瑰的英文名称RosaensisJacq乡间俗称月季的唐老先生的儿子唐傲学却极不认同,打希山同学小时候跑雨洼庄捉鱼掏鸟蛋认识时起,就给希山同学灌输:燕雀不知鸿浩之志,希山你长大了,一定要出去,就算在外面拉棍子要饭吃,也不要在咱们这破村子里听我那古板爹讲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就算知道了回字有十八种写法,那有个屁用。
林希山把自行放回家,就帮着唐老先生把饼干和桃酥搬到了商店里,得到了一包QINGDAO牌饼干的赏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