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宋府长子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宋府长子二
        一个多月后,威海卫宋府宅院。

        宋義右手持抢杆,左手抵握住枪尾,回首转身,枪头划破空气,威势震天,以一招“回马枪”结束了早上的晨练。枪头是崇祯十年后开挖出的镔铁矿石经千锤百锻炼制而成,枪身是精选强化梨花硬木风干晾晒而制,枪长九尺六寸,重五十九斤,配以红樱,是为红樱梨花枪,为大明东江镇战兵长枪手的标准配兵。

        这枪使起来太轻飘了些,得换一杆趁手的长枪,宋義将长枪放回兵器架子上,摇了摇头,心中暗想着。边上的弟弟宋勇扎着马步,满面孺慕之情的望着自己,妹妹宋桂英尚未打完一套太祖长拳,蹦蹦跳跳的拍着小手,连连欢呼。

        宋義感受着二小的亲昵之情,又不禁有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前世的种种未曾忘却,都记忆在心;这一世的人生,虽曾经一直浑噩不清,但今朝乍一清明,过往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照顾,弟弟妹妹对自己的亲近孺慕,这些记忆亲情缠绕揪心,都让人倍感真切。父母弟妹,家庭亲情,这些都是值得自己去守护的美好……

        念及前世今生,虽未能全然了解到前世明末历史上的每一起事件细节,但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历史事件却与今世有所不同,已然发生了改变。

        若按前世不变,华夏神州战乱动荡不安,及至北方少数民族满清入关,尔后直至康熙撤“三藩”后,华夏神州才渐渐大体安稳下来。前世清王朝于华夏神州的历史功过实难一言而定是非。于功,开疆拓土定边疆奠定了现代华夏之地域版图,促使多民族统一共存,极大的增长了神州人口数量。论过,剃发易服、血腥屠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屠杀,致使无数人家破人亡;专治奴役、大兴**,奴化汉家思想,消磨汉人骨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致使社会科学文化萎缩退化;割地赔款、卖国求存,导致神州沉沦,致使华夏民族远远落后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

        但无论其他,自己前世今生都身为堂堂大汉子民,炎黄华夏文明的主体传统后裔,于情理上实难接受神州再受此等劫难。更何况身处这人命贱如草的乱世,必须掌握有足够的武装力量才能安身护家,及至于救国救民安天下,则更需要武力才有可能实现。小冰河时期的明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战乱不止;这却也是自己的机会,正所谓乱世英雄起四方,有兵就是诸侯王……

        下午申时一刻,宋義手持着一本刻印版《练兵实纪》站在宅院东厢的私塾外,脑子琢磨着募民练兵的相关措施,耳边传来阵阵参差的童音,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好了,今天就学习到这了。你们平日里要用心用功,三日后再开堂,考核功课。”夫子沉稳平和,略带苍老的声音响起。

        话音才落,堂内十来个孩童连忙给上课的老夫子告了个辞,就迫不及待的四散开去,到宋家宅院玩闹去了,就连时常喜欢黏在宋義身旁的弟弟妹妹也是不愿在此逗留。

        这才有点蒙童学生与启蒙先生的味道,这满老夫子温和尔雅,确有一股为人师者的气质。宋義如是想着,却在看到最后走出东厢私塾的满老夫子时,关于其“师者气质”的感慨再次自动丢失了。

        只闻其声,不见本人的话,绝对难以把面前这个威武粗壮,禀禀风范的老汉,跟言语温雅的老夫子连想起来。这老汉的部分头发胡子都有些花白了,但其身材魁梧有力,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半旧的青布儒杉衣服,粗壮的身躯撑的身上的儒杉长袍几乎成了短打劲衣,头上包着的那一块雪白方巾也未能使其形象多增添几分“师者气质”。

        这满老夫子是去年年前应聘成为宋府私塾的蒙学老师,本来在宋府只是教导宋百户二子女及其家丁的六个小孩,后来威海卫三个千户所家眷进卫城避难,就又多了好几个学童入学;每隔三日开一次堂,满老夫子的经纶满腹与否不知,但启蒙效果还是不错,几个学童能教,十几个学童也能管束教学。满老夫子名为满清覆,生于万历二十二年,年四十有八,北直隶宣府人,祖籍山东兖州府峄县。早年间乡试,屡次不进,后至边境重镇大同,却得中秀才,于大同兵备道家中教学,又蹉跎岁月数年,家人皆亡于流寇,年前才辗转至威海卫。

        满清覆看着面前行师礼的朗朗少年,再一想一个月前浑噩呆傻的愣小子,每次开堂随在其二弟妹身边,都是傻愣不动未经开化的样子。其失魂苏醒后,却是脱胎换骨,智慧惊人了。

        宋義拱手弯腰行礼完毕,直起了身子,正视着满清覆,“满老师,多谢您的指点推荐。拜读这《练兵实纪》使我获益颇多,小子尚有众多不明,想向您讨教一番。”

        满清覆愣了愣,笑着摇头道:“義哥儿,你能有获益就好。不过,老夫是个秀才书生,只读四书五经,未曾学习过武学兵书,怕是教不了你什么。”

        他看着宋義一本正经,满脸诚恳的样子,又接着道:“義哥儿,我看你读书天分很高,要是肯专一用功,将来科举考取功名,应该也是有很大机会的。自古沙场上阵,马革裹尸者不知几人,刀兵凶险啊,登科及第,亦可功成名就。况且大明以文制武,文贵武贱,你若弃武从文,宋百户想是乐见其成的。”

        宋義想了想道:“文治武功,自古文武殊途,却又文武殊同,常人者以求出人头地,成就功名,非常人者以之经世治国,留名青史。大丈夫身怀经世奇志,当顾小家而亦安天下,护己身而亦救黎庶。今神州大地,内忧外患,事势险危,连年战乱下,百姓流连失所,生灵涂炭。盛世以文治国,乱世唯有以武方可安天下。”

        满清覆心头暗暗吃惊,再次发觉面前的宋義绝非常人,有志不论少年郎,确有一股初露峥嵘的少年英雄气,这不禁让自己有种忆往昔的怅然感慨。他若有所失的说道:“好多事情都不是凭武力能解决的,自古手握兵权,自身难保的也不在少数。義哥儿身怀大志,将来必能成就一番功业。我虽不能指点你武学兵法,但我那收藏有些兵法书籍,是我在大同孙兵备道家中教学时抄写的注解版,其上都有些练兵对阵心得,或对你能有些帮助。”

        “多谢满老师赐教。”宋義有些失望,他跟在满清覆身后,二人离开宋府,便往满清覆住所去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