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所学习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 (1 / 5)
【转载。很长,很**】
【一】
李熬北大演讲,说:“我们有什么资格批评北洋?”让不少国人云里雾里,难明其话深意。
这话往浅了听,是说今天你我立足这块北大的地方,却也是北洋时期建起的呢,百年北大,最辉煌的却还是北洋时蔡元培任校长那段兼容并包的时期呢,百年往复,**遑比当年?究得深了,涉及近现代史历史的更多真面目,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所谓北洋,指的是以晚清发迹于湘军、而后独成淮军系统而就北洋大臣李鸿章掌管的海陆军体系,后称北洋,这基本上已经是晚清时中国国家军队的半壁“江山”了。所以说,真正的北洋军人,是亲身亲历了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饱受列强欺侮的历程,他们关于国家危亡民族大义的认识,是在饱尝屈辱后,在血与火拼杀中亲身体验过、认识最深的。
其后以中日甲午海战为开端到八国联军(有日本)进京,再到后来日本一步步侵占中国,从而种下了中日国家与民族间的世仇。可以说,北洋军人个个都是亲身经历或耳濡目染日本对华的步步侵略,浑身上下都张掖了对日的情仇,所以这个集团是后来历世军事政治集团里民族气节最高、高级汉奸出得最少的军政集团。
从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华起,日本学习中国“以夷制夷”政策,变通采取“以华制华”策略,北洋军阀的头面人物,因此成了他们首要争取的对象。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历史名声都不大好的“粗鲁中****人”,多半让日本人碰了个灰头土脸。
一世枭雄的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
李鸿章身后北洋的头面人物是袁世凯。不太为人所知的是,早年的袁世凯曾是一个真正的抗日英雄,他1882年随吴长庆的庆军东渡朝鲜,敉平了日本人暗中操纵的叛乱。之后在出任清****派往朝鲜监国的12年中,曾经练新军以抗日本军力进入,并果断平息了二次由日人操纵的朝鲜叛乱,维护了国家主权与政治利益。这为袁赢得了知兵的美誉,以至于当时的北洋大臣李鸿章认为:朝鲜局势非袁不能稳定,袁是当时中国抗日最前线的镇国柱石。
袁身后的历史罪状主要被定性在“出卖维新”、“21条”和“复辟帝制”上。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比如仿英国虚君共和或仿日本实君共和,复辟帝制都视为“逆历史潮流的反动”,这也是革命党人激烈攻击甚至发动讨袁运动和他的势力迅速土崩瓦解的主要原因。但退一步想,中国从旧中国封建几千年,一步跨进现代社会是不是过激了?对当时的新政领导人要求一步到位,达到全新之新,是否要求不切实际?后来历史验证的效果好吗?袁世凯当然掺杂了私心的君主立宪(洪宪帝制)渐进式社会变革,是否一定就比激烈的流血革命而后造就的党国****独裁体制差?
袁“出卖维新”一说,史学界一直有争论存疑;签订“21条”,属弱国无外交的无奈之举,也有今人解读“21条”,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曲尽心力维护了不少国家主权。当时没有办法的“袁北洋”,只得偷偷让副手赵秉钧化装进入西洋使馆,将日本胁迫中国签订“21条”详细内容公告天下,使得列强为各自在华利益插手干预,更激起国际国内舆论大哗,从而为中国争回了不少国家利益。
签约后他将这一天定为国耻日,后让丁佛言撰写了一本书叫《中日交涉失败史》的书,印了五万册,密存于山东模范监狱中,称洗雪国耻日就是此书见天日时。他在死前自撰一挽联:“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华再造共和”。可见从旧中国走出的共和英雄不无悔意。
而同时期的“国父”孙中山,却在为得日本资助谋国执政,甚至私下与日本签订了比“21条”更丧权辱国的“孙氏21条”,出卖东三省利益,种下了日后“九*一八”东北沦陷而国府不敢公开应战的恶因。
做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北洋之后闲居家中。
“七*七事变”后,汉奸王克敏以师生之谊前来拜会,他是受日本人授意来拖徐世昌下水的。徐当然清楚他的来意,表示“我没有这样的门生”,闭门不见。后来汉奸曹汝霖也来充当说客,称徐如能出山和日本订立亲善条约,日本即可退兵,徐以老朽婉辞。曹告辞后徐对门房说:“以后曹若再来,就说我不在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