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不伦不类
时间线回到现在.....
【通县军部】
一张桦楠木长桌被摆放在议事大厅的中央,端坐在长桌两边的军官表情严肃,他们在商量一件大事,一件企图颠覆大景政权,光复顺朝的事。
“诸将请看。”通县太守陈间左手拿着一张信纸,意气风发的用右手比划道:“这是帝京来的信,信上说的很明白,号召我等起兵勤王,匡扶社稷,诸将有何看法,但说无妨。”众将听后议论纷纷,坐在陈间右手边第一个的年轻人陈初先发问道:“叔叔,这信出自谁手呢?”,陈间听后呵呵一笑,说道:“贤侄啊,这信出自谁手并不重要,光凭着这信上的龙印,吾等就能发兵勤王,因此,这是个机会,而非命令。”,“那咱们有赢得把握吗?齐明璋的本事可是不小啊。而且明镶公已经死了,皇子们也都被他杀了个干净。能有人支持我们吗?”坐在末尾的彭顾又发问,“彭军司莫不是怕他齐明璋了?他现在已经把明镶公处死,我大顺无主,他靠着这不伦不类的手段翻了天,别人认,我可不认。当初要不是他手脚快,众将没能及时阻止,哪会是今天这个局面。”,“那我等真的要起兵勤王?是否妥当,还请将军拿个主意。”,陈间看看众人,又看看左手边坐着的邱昭,邱军师,“庭潢啊,你怎么看?”,“将军勿忧,听臣言后再做决断也不迟。”,“庭潢快讲。”邱昭站起来,走到陈间后面的地图边上,陈间站到一边,邱昭指着地图开始了分析:“诸位请看,这是我通县到帝京的距离,区区六十里,大军行进十几日便可到达,对我们有利。对比一下军力,就光是我通县可调集人马便能和帝京方面抗衡,西北五路诸侯已经答应我们,在勤王之时会给予全力驰援,对我们有利。再看法理,他齐明璋谋权篡位,弑君占城,早已是犯了大逆之罪,各郡县诸侯太守早已是愤愤不平,现在我们带头起兵,各路人马定会群起而攻之,对我们亦是有利。再多说一句,我话诸将听听就好,具体是否起事,还要将军们拿主意。”,说完,邱昭回到位置,陈间站了回来,“庭潢所言句句在理,我看诸将也考虑的差不多了,表个态吧,啊!”,这下是有些赶鸭子上架了,大家伙看得出邱昭早就和陈间商量好了,依着陈间的秉性,怕是由不得他们做主了。识时务的早早举起了手,有些顾虑的考虑了一下也举起了手,但他的侄子陈初迟迟未动。“怎么?上初有自己的想法?不妨说出来听听。”,“叔叔,我还是心里没底。他现在齐明璋毕竟是皇帝。”这“皇帝”二字刚出口,让陈间给打断了,他说:“打住啊,我可不认他这个皇帝,他齐明璋在我眼里什么也不是。”,“不是,我是说咱们不好对付他。”,“你小子怎么这么怂呢,怎么个不好对付?他齐明璋是长着三头六臂吗?不就东边的那帮子边军吗。我告诉你,那些边军动不了的,东于虎视眈眈,他们能不去理东于人吗?能和咱们抗衡的就是他齐明璋的亲军,没多少人。”,陈初不说话了,他知道这件事没得商量,和自己的叔叔讲理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陈间主意已经拿定,但殊不知他已落入一个更加凶险的阴谋之中。他不知道齐明璋和东于的密约,他不知道这勤王书信出自谁手,眼前他能看到的只有向他招手的皇位和权力的深渊。他只是一个借着勤王由头拥兵自重的乏乏之辈。
【帝京军部】
踏踏踏踏踏......
一个小跑着的身影快速的在石板路上移动。“报!通县密信!”一封来自通县的秘密信件被送入了军部,就是这封信,正式将通县太守陈间起兵勤王之计划摆上了台面。这是大景立国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内乱,不知道会牵扯出多少势力。
几个正三品官员在一张圆桌前围坐,桌子上放着那封密信。四个人神情严肃,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故一时显的不知所措。
“上面写了出自谁手吗?”,“没有。”,张恒拿起信,逐字逐句的看着,边看便问他对面坐着的闫桐,“闫大人,这信你看过了吗?”,闫桐没说话,点点头,这信被送入军部,就是闫桐第一个接的手。“上面写着:陈间欲加起兵谋反之罪状已经坐实,已在抓紧时间筹备叛乱之所需,期间消息严密封锁,再无消息送出之可能。这说明什么?”,“很简单啊,说明这人一定是陈间阵营里能接触到机密之人,而且陈间确有谋反叛乱之心。”,张恒咬咬牙,蛮不痛快的问他旁边坐着的老者管笛,管知户。管老爷子垂着头,长长白须下,藏着一张正在微微打呼噜的嘴,声音很小,以至于别人都不知道他睡着了。“管老爷子?”张恒叫了一声,见没反应,又叫了一声,还没动静,看来真睡着了。闫桐拍拍管笛的肩,管笛打了个激灵,慢慢抬起头,晃晃悠悠的说:“老朽刚才都听见了,我看这信,应尽早呈送陛下。”张恒的顾虑就在这里,他没有办法知道这信的真伪,更无法知晓写信之人。闫桐提出了异议:“呈送陛下?若此信是东于还是其他什么人的疑兵之计,岂不是将我大景牵着鼻子走,说叛乱就叛乱,我们还要调动部队,这太被动了。”,“嗯~闫大人思虑周到,既然如此,那老朽先行告退了。”这还没聊两句呢,管知户就要走。管笛对面坐着的牧松刚才一直没说话在看信,看到管笛要走,终于说了句话:“依我看这信啊,十有八九是真的。”,“此话怎讲?”,牧松把信放在桌子上铺开,小心搓着信纸说道:“先不管这信的内容,咱们看这信的材质。诸位都来摸摸。”张恒,闫桐,管笛几个人来来回回搓摸了几下,都没感觉有什么,闫桐说:“你就别卖关子了,抓紧说。”牧松站起来,拿起信纸说:“这信的材质是冻松木,是只有西北才特有的木材。只有西北七郡才用冻松木做纸。这说明什么?这信极大可能来自西北,而通县就在西北,大体位置确定了,十有八九就是通县。若他陈间真有谋反之心,我等不妨尽早呈送陛下圣断。”看来这牧松和管笛的意思一样,都想让齐明璋知道这件事,但张恒迟疑了,他担不起这个责任,如果因为他使得景国军队大规模调动,且叛乱未发生的话,后果会很严重。不仅其他国家的军队会趁虚而入,而且会给刚刚才降温的景国内政重燃新焰。
四个人争论不休。管笛,牧松主张告知陛下,而闫桐,张恒想要先探明虚实。“既然咱们拿不定主意,我看就该趁早让陛下知道,若是因为我们贻误了战机,那我等便是我大景的罪人。”牧松动之以情的说服好像并没有改变闫桐的观点,反倒招来了闫桐晓之以理的反驳:“我们不是没有吃过这方面的亏,想当年打东于人的时候,他们就那么干过,害得我们十几万将士白白折腾了几十天,从西宁赶到庐江,再从庐江赶回西宁。这种事不能再发生了,要我说,还是先打探清楚通县的情况再做决断。”,牧松让闫桐怼的接不上话了,向着对面的老者略带请求地说:“管老爷子说句话呀。”,管笛又睡着了,这么会儿功夫已经睡了三次了,张恒摇摇管笛,老爷子才醒过神来,抿抿嘴,说:“依老朽来看,还是先告诉陛下吧,这种军国大事不是我们能做主的,打探消息来回好几天,我们可能就错过了最佳的时机。”,闫桐打心底里不服,但碍于管笛长者的身份,和德高望重的为人,他的语气稍加缓和的回应说:“老爷子说的是,既然咱们政见不一,还是请刘大人出面决断吧。”这倒是个好办法,有第三者进行调节会使事情变得容易不少。“来人啊,请刘大人来议事堂一趟。”张恒吩咐手下,他们觉得,中立的刘大人会给他们一个完满的决判的。
他们口中的刘大人,便是军部的内律军司刘冚,主管军部内部事宜。很多大事都有他的干预,因此,内律军司这个职位十分的凶险,前几任军司都未得善终,或死于打击报复,或死于政治斗争,不知道这刘冚,能不能打破这个“魔咒”。
不一会儿的时间,刘冚到了议事厅的门口,他老远就听到里面激烈的交谈声,他站到门口,把耳朵贴在门上,叹了口气。他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关乎当下政局安稳,他走的每一步都必须小心。
“我看呀,就算是刘大人来了,这信也必须呈送陛下。”,“牧大人是志在必得呀。”闫桐牧松二人还在唇枪舌战,张恒没吱声,管笛又睡了过去。刘冚觉得差不多了,推门走了进去。几个人看见刘冚来了,连忙起身作揖,牧松见管笛在睡觉,想摇醒他,刘冚摆摆手,说:“不用了,让老人家睡吧。诸位坐。”。
刘冚拿起桌子上的信看了起来。牧松抢先一步说道:“刘大人,信上所言大人也看到了,通县陈间谋乱之心昭然若揭,若不能及时扑灭这股邪火,真烧起来,后果不堪设想。我和管老爷子的意见一样,都是赶明日早朝交予陛下圣断。”听牧松说的这么起劲,闫桐不乐意了,板着脸反驳道:“刘大人,通县的情况您应该知道,距离帝京不算远,若我们贸然呈送陛下,消息不实,让人家牵着鼻子走,恐会乱了阵脚,而且我们不知发信之人是谁,难辨真假啊。我和张大人的意见一样,先探明陈间一党是否真的谋反,再做决断。”刘冚看看面前的四个人,他知道他们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派别,得罪了哪一方他都很作难。看着手里的信,刘冚想的却不是陈间是否真的谋反,而是如何权衡这两派,他定定神,看了看二人,试探的说:“二位说的是,刘某也很为难啊。但依刘某看,这信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我景国初立,虽是内忧外患,但也还算是安稳,威震一方,兵强马壮。应该不会有什么人会开这种玩笑,通县这几年的折子刘某都略知一二,陈间台面上不说,私底下早有拥兵自重之心,若他真想趁着我大景内政迷乱之际,借勤王之名起兵谋反,倒也算得个合情合理。刘某看来,我等该早做准备了。”牧松听着刘冚这么帮着自个说话,连忙接茬道:“刘大人说的在理啊,我这就回去写呈送陛下的奏折。”张恒闫桐看着牧松满面春风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牧松起身朝刘冚行了个礼,便叫醒管笛一起离开了议事厅。
直到二人走远,闫桐慢慢关上门,坐到了刘冚的旁边。有点气愤的问:“刘大人今天怎么净帮着他们说话,莫不是姓牧的给大人送了好处不成?”,刘冚面色平静,面对闫桐的质问,淡淡的说了一句话:“汝为党争,吾为国政。”说罢便起身离开。闫桐这下像是受了欺负一样,瞪大了眼,看着刘冚走远,扭头对着张恒气急败坏的说:“他什么意思?啊!”,张恒把手拍在闫桐的肩头说:“你呀,把他看扁了。行了,走吧,估摸着明天早朝牧松就把折子递上去了。”
【元央宫】
大臣们早早来到了元央宫上朝,他们并不知道昨天一夜发生了什么,个个有说有笑,小声攀谈的声音渐渐密集起来。闫桐一夜没睡,昨夜他并没有把陈间谋反放在心上,倒是刘冚的表态让他耿耿于怀,甚至是有些夜不能寐。“哟,闫大人,这眼眶子是怎么了?黑了一大圈?”牧松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了他旁边,闫桐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回了句:“奏你的折去吧。”牧松知道他在想什么,但又不太好明说,便默默的往前走去。闫桐打了个哈欠,走到张恒旁边站好,看着手里的玉牌一言不发,张恒看看他,说:“严大人别太往心里去了,他就是只秋后的蚂蚱,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收拾。”,“他?就他?我可没把他看在眼里过,我就是想不通刘冚他怎么也帮着对面说话。”,张恒心里也有些嘀咕,军部内律军司这么重要的位置,如果不是自己人,以后会很难办。“刘大人有自己的看法,说不定真的是我等把党争看的太要紧了,才误会了人家。”,“张大人还请早做准备,若他真跟我们不是一条心,以后怕是会成一把刀啊。实在不行就.....”没等闫桐多说,张恒急忙打住,凑近闫桐耳边言道:“这元央大殿,还望闫大人慎言。”闫桐很清楚自己要说什么:“我是说,实在不行就再拉拢拉拢。若是真的发展到了那一步,谁都不好办。”
大臣们聊的正欢,一声嘹亮的“陛下到”打断了众人的交谈,往上瞧去,仇锦厢伴陪着景帝走上金台。齐明璋慢慢坐到龙椅上,说道:“哪位爱卿有本上奏?”牧松可算是等来了这一刻,右挪一步大声禀报道:“臣有本上奏。”,“呈上。”牧松把夹着密信的奏折拿了出来,小太监接过牧松的奏折交予仇锦厢,再由仇锦厢交予陛下。齐明璋拿到奏折后,默默看着,仇锦厢也在后面小心的注视着。
“消息属实吗?”这一问,得来了闫桐的回答:“回陛下,未曾确认。”,“这没确认的消息就敢送到御前?”,牧松早想好了一套说辞,对答道:“回陛下,如严大人所言,陈间谋反确未坐实,但这信上说的很明白,陈间常年坐镇西北,树大根深,在西北军中威望甚高,赶上我国新立,这贼子正好趁这个机会谋反乱政,不可不防。而且臣等不相信空穴来风,万望陛下圣断,早做准备。”句句铿锵,条理清晰,张恒没插话,他看着齐明璋漫不经心的模样,知道他听进了心里,若在此时和牧松对着干,为了党政而去得罪皇上,实在不值当,他选择了沉默。“爱卿说的在理,张尚书。你怎么看?”,听到齐明璋的召唤,张恒低着头说:“回陛下,臣...臣...”,“有什么话就直说,吞吞吐吐的可不像你啊。”张恒的额头上不知什么时候攒起了汗珠,那句话就在他的嘴边,他却不想说出来。“臣...臣以为,牧大人说的在理。”此言一出,招来一片默然,这短短的几个字,好似代表了他的妥协。张恒悄悄抬起点头,看到几个大臣向他投来了失望的目光,而另一边,则传来了小声的嘈杂。或许我们这些局外人觉得没什么,但对他们而言,一言一行都必须谨慎,党争,会要了人的命。
“安静!陛下还听着呢。”仇锦厢恰到好处的维持了殿内的秩序。“这有什么好笑的啊?既然张尚书和牧爱卿都以为这陈间确要谋反,那就早早坐实,以绝后患。刘军司可在?给朕说说通县的近况。”,刘冚移步对答:“回陛下,臣在。这通县乃西北重镇,是贸易要道,掌握着西北军一部分部队。通县驻军五万左右,长期听从陈间陈太守调度。通县距帝京不过十几日的路程。且西北军大都为明镶公时期派驻,对旧党势力颇为忠诚,帝京军部调动困难,甚至是违命抗命。”齐明璋听后,面色明显不是太好了,把身子坐直,对着百官问了一个问题:“朕就问你们一件事,若开战,能胜否?”台下众人低着头默不作声,可就在此时,靠前站着的管老爷子说了话:“回陛下,依老朽来看,和西北军对抗,我们胜算不大。”众人哗然,齐明璋没打断他,管笛接着说:“和西北军对抗胜算不大,但要是和通县陈间这一支抗衡,倒还有些胜算。”,“哦?老先生有高见?”,“老朽哪有什么高见呐,只是把情况给诸位讲清楚罢了。西北军规模庞大.由西北五郡一县组成,单看这一个通县尚不足构成隐患,但要是其他五郡诸侯相助,那便是如虎添翼般,若能避重就轻,只和通县陈间一战,便不是什么难题。”齐明璋拿着密信说道:“老先生说的在理,只是这信上可说了,五郡诸侯已经答应要帮助陈间,这可如何是好?”,管笛笑笑,言道:“一切还未尘埃落定之时,便有转机。”齐明璋笑了:“说得好。老先生高见。朕问你们,若能杀了陈间,是否便不用打这一仗?”
张恒好像是明白了齐明璋要干什么,他没说话,齐明璋接着说:“来人,写信给何易。”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