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第一节 生子当如李亚子,徐温巧夺杨吴权(公元908年) (3 / 5)
睡梦中的梁军衣服都来不及穿,更来不及披甲上马,纷纷溃败,向南逃跑。梁军大将招讨使符道昭在乱军中马倒,被晋军所杀。晋军一鼓作气打破梁军围困潞州的夹寨,梁军大败,死者逾万。晋军缴获的资粮、军械,堆积如山。
李存勖擎枪跨马,在风中立于三垂冈上,不禁想起了往事。当年李克用在世时,李存勖曾随父王在三垂冈游猎。三垂冈上有一座祭祀唐明皇李隆基的庙宇,李克用命部下在庙前置酒,一名乐工吹奏名曲《百年歌》,李存勖当时在侧,年方五岁。李克用指而笑曰:“此奇儿也。后二十年,能代我战于此乎。”二十年后,果应其言。李存勖取得夹寨之战的胜利后,在三垂冈上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
周德威等人来到潞州城下,向城上的李嗣昭呼喊道:“先王已薨,今王自来,破贼夹寨。贼已去矣,可开门。”
李嗣昭不信,曰:“周德威一定是投降了梁军,被派来骗我的。”于是拉弓搭箭就要向周德威射去。左右之人连忙拦下,李嗣昭说:“王果来,可见乎?”于是李存勖亲自来到城下。李嗣昭见李存勖穿着白色的孝服,猜到李克用已经去世,恸哭失声,几乎气绝。城中皆哭,于是打开城门迎入李存勖。
当初,周德威与李嗣昭二人不睦,李克用临终前对李存勖说:“进通(李嗣昭)忠孝,吾爱之深。今不出重围,岂德威不忘旧怨邪!汝为吾以此意谕之。若潞围不解,吾死不瞑目。”晋王李存勖将这番言语告诉周德威,周德威感泣,所以出死力攻夹寨,救李嗣昭。周德威与李嗣昭相见后,二人相拥而泣,和好如初。
这对晋军来说是一场真正的大胜利。此战对梁晋双方至关重要,如果梁军得胜,就相当于打开了河东门户,可以直取晋的中心太原;如果晋军获胜,不仅能够巩固河东的南部边境,而且向南可以威胁梁的中心区域河南。
朱温听到潞州之战的战报,惊得目瞪口呆,过了半晌才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于吾儿,豚犬耳。”亚子正是李存勖的小字。据《北梦琐言》记载,这个小名还源于唐昭宗。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李克用领兵讨伐王行瑜,时年十一岁的李存勖也在军中,李克用命其进京告捷。唐昭宗见到李存勖后,大惊失色,说到:“此子相貌非常!”又抚其背曰:“此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栋梁,可谓是亚其父亲了。”于是,人们就称呼李存勖为李亚子。
此后李存勖着手整治军纪,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优抚孤寡,选用人才,整军备战,河东一派蓬勃发展的气象。
后梁开平二年五月,晋军在取得夹寨之胜后,乘胜进兵泽州(今山西晋城)。后梁的泽州刺史王班素失人心,部下纵火,准备迎接晋军,王班只得闭牙城(内城)自守。
恰值后梁龙虎统军牛存节自洛阳领兵接应夹寨溃兵,行至泽州城南的天井关,得知泽州危急,对手下人说:“泽州要害之地,不可失也;虽无诏旨,当救之。”手下众人都不想去救,说:“晋人胜气方锐,且众寡不敌。”牛存节说:“见危不救,非义也;畏敌强而避之,非勇也。”于是力排众议,率军至泽州,平息内乱。晋兵来攻,牛存节昼夜拒敌十余日,梁将刘知俊自晋州(今山西临汾)引兵来援,晋军遂焚攻具退保高平。至此,后梁虽失潞州,但仍然保有泽州、晋州。
晋王李存勖回到晋阳,休兵行赏,以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以河东地狭兵少,乃训练士卒,令骑兵不见敌不准乘马,各部队划分已定,不得越界,各守职分。部队训练到分路并进,到约定好的时间准时到达指定地点,不差晷(读龟)刻,犯者必斩。由此河东士卒日益精整。晋王李存勖感恩张承业,以兄事之,每至其第,升堂拜母,赐遗甚厚。潞州围守历年,士民冻饿而死者大半,市井萧条。李嗣昭在潞州劝课农桑,宽租减刑,数年之间,军城完复。
3、徐温夺吴国权柄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南方,接着来看杨氏吴国的权力斗争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