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六节 杨吴(杨氏吴国)的崛起 (2 / 3)
杨行密攻打扬州,是以救高骈为名,城破之时,高骈若在,想要将淮南据为己有在道理上就说不通了。可这愚蠢的秦彦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一个装神弄鬼的妖尼,告诉秦彦说:“扬州分野极灾,必有一大人死,此后就万事大吉。”于是,秦彦把高骈及其子弟甥侄全部杀死。
这样高骈既然已经死了,杨行密进城以后自称为“淮南留后”(代理节度使)也就顺理成章。吕用之逃入杨行密的军中,杨行密以吕用之有谋杀高骈的企图为罪名,将吕用之处死,这也是大快人心的举动。
3、消灭孙儒
然而杨行密要想站住这块地盘并不容易,他十月份攻占了扬州城,秦宗权余部在孙儒的率领下也在此时渡过了淮河。秦宗权败亡后,蔡州军的余部在孙儒带领下南扰淮浙达四、五年之久,而且也导致了此后马楚政权的建立,后面还会提到。
十一月,孙儒的部队已经到达了扬州城西,正好占领了杨行密攻城时的营寨,还虏获了一大批杨行密来不及运进城的辎重。杨行密敌不过孙儒,于次年(888年)四月退回庐州。孙儒的军队在淮南到处掳掠破坏,庐州也并不安全。不久,杨行密再次听从谋士袁袭之计,放弃庐州,渡江取宣州为家。此后数年,杨行密和孙儒为了争夺大江南北的地盘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孙儒若是按照章法与杨行密作战,由于孙儒率领的是北方来的蔡州军(秦宗权起于蔡州,因此我们称之为蔡州军)旧部,比南方人强壮,而且又都是百战之兵,杨行密一定不是对手。可是孙儒率领的不是一只正常的部队,他们与土匪无异,所以称作匪军。孙儒匪军四处烧杀掳掠、奸**女不说,而且继承了秦宗权筹集军粮的传统,继续杀人为粮,所到之处,只有破坏,却没有任何建设和恢复生产的措施。
龙纪元年(8**)12月,孙儒从扬州渡江,攻占常州。不久,孙儒的部将刘建锋又攻占润州。大顺元年(890)年,孙儒军攻占苏州。
这时,杨行密的重要谋士袁袭去世了,虽然没有了袁袭的出谋划策,但是杨行密用兵却比孙儒有章法得多。杨行密并没有死守宣州,而是分遣部将和孙儒、钱镠争夺苏、常、润三州(钱镠在后面还会出场)。杨行密对钱镠敢于力战、决战;对孙儒则避实就虚,逢虚袭取,遇实退避,打运动战。这一地区的百姓不知道在战争中死去多少,可是孙儒、杨行密却长期决不出胜负。
孙儒军队的声势确实浩大,排场也大。军势最盛时号称三十万,行军时常常绵延百里,样子好像很厉害。但是经过几年交手,杨行密逐渐发现了他的弱点:一是孙儒的班底是从北方带来,而后来招募或者抓来的淮南人,大都不愿意打仗,希望回家过正常日子;二是孙儒的军队只有破坏,没有建设,四处掳掠,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和稳定的经济来源,因此,他攻打任何一座城池,如果短期内打不下来,附近又没有粮草可抢,时间稍微一长他就坚持不下去了。杨行密抓住孙儒的这两个弱点,终于打败了这个魔鬼。
大顺二年(891年),孙儒决定进攻宣州,彻底解决杨行密。他放火烧掉了扬州的房屋,驱赶强迫百姓过江,杀老弱妇孺以供军粮(吃人吃上瘾了)。杨行密反其道而行之,派部将率人进入扬州城,扑灭余火,收集余粮,散发给饥民。孙儒军队里的淮南人,不论是投降的,还是俘虏的,杨行密都派人护送回乡,让他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一边在杀人,一边在救人,淮南的民心归于杨行密,而孙儒的军队逐渐瓦解,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可是孙儒根本不懂这一点,他又在苏州、常州放火掳掠,然后大举西进,耀武扬威地去打宣州,竟然不留一点后方。钱镠见孙儒远去,趁机占了苏州。钱镠害怕孙儒回来,所以内心也十分渴望杨行密战胜孙儒。当杨行密缺粮,向钱镠求助时,钱镠也慷慨地提供了援助。
景福元年(892年)二月,孙儒进围宣州。杨行密坚壁清野,和孙儒相持。同时分兵到孙儒的后面,乘虚夺取了常、润二州。相持到六月,孙儒就兵疲粮尽了,同时疾疫流行,孙儒本人也患了疟疾(是不是人肉吃多了?)。杨行密见时机成熟,发动攻击,一战就擒获了孙儒,将这个恶魔杀掉。从此以后,杨行密以扬州为中心,占据江淮地区。唐廷也正式任命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尽管此时距离他被大唐朝廷封为吴王还有10年之久,但是十国中的杨吴已经在事实上出现了。
杨行密招抚流亡百姓,与民休息,恢复生产,只几年的工夫,江淮一带的生产就逐渐恢复了。杨行密本人的生活也十分节俭,一次他到泗州巡查,守将台濛的接待水准很高,供应奢华,杨行密心中很不高兴。杨行密离城后,台濛在他的卧室中发现了一件衣服,上面居然打着补丁,台濛连忙派人赶上送还。杨行密对送衣服的使者笑道:“我年轻时贫贱,不敢忘本。”杨行密是有意留下这件衣服来教育台濛的。不忘本,说来容易做来难,如果我们都能不忘本,又怎么会有那么多出身寒门的达官显贵最后却身败名裂呢?
4、清口之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