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电影的发明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电影的发明 (2 / 2)
        初始时期的电影是比较简单的,没有声音,也没有色彩,只有黑白两色和影像动作组合,所以被称为“默片”。

        早期声音的出现,是用人工现场配音,如音乐伴奏、音响效果、对话旁白等,电影自身还发不出声音,所以还不能称为有声电影。

        直到1927年,世界上第一部从影片中发出声音的电影《爵士歌手》才真正诞生。这部影片是由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拍摄的。初期的有声电影也只是一种技术发明,尽管它还很不完善,声音还没有真正成为电影的一个艺术元素,但已有人惊呼它将毁坏已经获得高度发展的无声电影文化。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让一些人不习惯,不适应,产生抵触情绪。就连当时很有名望的电影艺术家卓别林,也站出来公开抵制对白片,他在自己拍摄的影片中,拒不开口说话。他认为他的影片和他的形象只适宜默片。

        卓别林当初反对拍摄对白片,并非因为他说话的声音难听,恰好相反,他有一副好嗓子,他之所以要保持沉默,是因为他被自己设计出来的独特外形束缚住了。他不知道他这个奇特的形象该如何说话。正如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所说:“这个头顶滑稽礼帽,身穿又肥又皱的裤子,走起路来支着一根滑稽的手杖,迈开一双滑稽的船形脚,摇摇摆摆像只鸭子似的小人物,该怎样说话呢?这样一个滑稽人物必须有一条相应的滑稽嗓子和说话方式。但是什么样的嗓子和说话方式才算合适呢?”

        由此可以看出,卓别林拒不开口说话,是因为他面临一个不好解决的张口说话的难题。由于他在银幕上创造的人物外形与常人不同,所以在说话方式上也必须创造出一种特殊的、别具一格的方式,否则和他在银幕上的形象难以和谐地统一起来。因此,在他尚未找到这一特殊的说话方式之前,他在银幕上的形象仍然保持沉默,这种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

        后来,卓别林终于在银幕上说话了,这不是由于他找到了一种特殊的说话方式来适应他的滑稽形象,而是逐步改变他的滑稽形象来适应常人的生活语言。

        起初,他在《摩登时代》中,为改变自己的形象向前跨进了一步,他手里的小手杖不见了,也很少戴他的小圆顶礼帽,连那双长皮鞋也改短了,而且从嘴里发出了声音,但不是说话,只是唱歌,却又听不清歌词,只是发出一种含糊不清、非常古怪的声音,所以与他的外形和举止动作显得很协调。不管怎样,这个抵制说话的卓别林总算从嘴里发出声音了,终于打破了他的沉默和对抗。

        后来,他在《大独裁者》中,终于开口说话了,他的外貌也逐渐放弃了原来的造型。这样,滑稽形象对他的束缚已失去限制作用,可以使他放开手脚去拍有声片。可见,声音这一新生事物出现在电影中是不可阻挡的。声音技术的发明是划时代的进步,音画合成把电影艺术又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在给电影增加声音的同时,人们也在尝试给电影增加色彩。起始阶段只是采用人工操作方式给胶片涂染颜色。如1925年前苏联导演爱森斯坦拍摄的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当战舰起义后,舰上升起了一面红旗,因为是黑白胶片,所以看不到红色。经过人工涂染,旗帜被逐格染成了红色,在放映时曾经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观众情绪的沸腾。

        直到1935年,三色的彩色系统才被发明,终于拍出了第一部真正的彩色影片《名利场》。从此,彩色和声音一样,作为一个艺术元素被纳入到电影创作中去。

        对于电影的发明,不应该把它仅仅看做是一个满足群众娱乐和达到宣传教育目的的工具。应该看到,电影语言是世界性语言,它是超越文字、用音画形象直观传播信息的划时代的进步。它造就了用直观形象震撼人们心灵的一门崭新的电影艺术。

        (注:本章节内容取自《影视导演基础》一书)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