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书上的技术 (1 / 2)
桃二老爷子在家里大骂桃子山破落户行径,丢他桃家的老脸。
桃家培养出一个秀才容易吗?就是他当叔叔的也经常茶饭不思,费尽心机,多方打点,上上下下为这个功名出了多少力呵!你桃子山都不跟人商量,说败坏就败坏了?
其实他出了啥力啊!早就分家了!除了黑着良心掠人田地,还做了什么?一张嘴就会枉顾事实瞎BB。瞧瞧,还在那里不停的说,不停的说!
还当炉卖茶?我桃家良田千亩,少你这几个铜子?好事不出名,臭名传千里!现在好了:这周围十村八寨的,谁不知道桃家出了个卖大碗茶的秀才。若是传到官绅耳朵里,还不把你这功名给杵落了?
其实杵落桃子山的功名他真不急,心里说不定还求之不得呢!问题是大家都会说他桃二老爷子的不是:都逼侄儿为了生计卖上大碗茶了,良心何在呀!他二老爷的名声本来就不咋地,这下,还不被乡绅们骂成猪头?
说到杵落,现在都什么时候?看着咱们这个县里乡里的还正常,外面早就乱成一锅粥啦!再说现在是元朝末期呢!
元朝政权对读书人历来就不重视,已到天下欲倾时,官绅无限制的打压盘剥,老天爷也不赏脸:瘟疫四起、饥荒遍地,义军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上层社会早就自身难保啦,哪里会管一个秀才的鸟毛事。
经不往桃二老爷狗腿子天天捣蛋,子旺家的苦苦相劝,子山只好退居二线。交给大旺家两个女人去打理。桃鬼儿眼红,十之八九也可能是他二叔贪心作遂,花言巧语的想来插手这几个子生意。桃子山早就看得透透的,哪里能容得!于是,桃家叔侄的矛盾也渐渐的成为半公开了。一谈及此事,村民们都在暗地里骂二老爷心黑,消息传到有心人的耳朵里,不由得对侄子的恨意就更加加深了。
桃子山并不怕在明面上得罪他二叔,已经忍得剑拔弩张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是,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呢!好歹他还是个秀才。虽然形单只影,力量弱小,但也不能任人欺辱吧!
该来的终于来了:不出所料,毫不意外的,那道拦水的小坝突然垮了。王武可是答应帮子山作田的,闻听实在气不过,亲自跑到桃家找二老爷理论。王家在桃花村好歹算第二大姓,虽没有地主乡绅打头,但全族尚武,还有个在县里当捕头的侄子,二老爷也不敢得罪狠了。只敷衍说春耕期间没空,日后自然要筑好的。王武当即表态自告奋勇义务帮忙,他又不让。好个司马昭之心!
不过,你这里步步相逼,桃子山却郎心如铁:坚决不卖!好在他早有预谋,看那边坝基一倒,也懒得去打嘴仗,立即就拿出了应对方案:水车。这架水车为了省力,专门做成脚踏式的。可一个人,也可以两个人同时操作。他亲自上去试了试,一个人就能踏得飞转。
村民们闻声都来凑趣,见到设计合理,省时省力,融合着奇思妙想的木制水车,都爬上去蹬了蹬,渠道的水当真哗啦啦成群结队往上跑,太神奇了!这就是机械的魔力啊。大夸秀才就是秀才,脑袋完全跟他们长得不一样,想做什么就能做成什么,还特别的妙不可言。
其实有许多地方早就有水车了,只是没他的精致合理而已。他们也不知道,桃子山还是个穿越客,论见识的话,比他们整整多了近千年呢!在这里,这样的水车还算是个希罕物。在他那曾经的年代,水车已经束之高阁,是个没有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了。
看着王武背着一袋袋干谷,就这么密密的洒进大田,桃子山惊得目瞪口呆:“王叔,你都不浸种催芽的吗?”
秀才上世虽是城里人,但得益于老婆娶了个农村的。每每春播秋收,他是常常参与进去了。知道现在先进的技术也是大田散播。但这么把干谷直接往大田里散,他还是头一次见,也擂到外焦里嫩了:不是说古代的农民很穷吗?还舍得这么密密麻麻的洒?估计一亩田刚种子也要不少钱吧?
播“哑谷”不但生长周期长,出苗率还低,再加上有机肥效果一般,一年到头的忙碌,收成好的话,也只赚来亩产三石多!怎么想都划不来呀!他是看着都着急。
“秀才,你也懂得作田?”王武是边播边笑眯眯的问,根本没有感受到对方的一头黑线。
“当然!”在王武面前,桃子山回答得真的理直气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