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当炉卖茶 (1 / 2)
桃子山是个无神论者,此时此刻也不由得根根汗毛竖起,身不由己的站起来,跟着他们俩到祠堂里外看过究竟。
他是昨天亲眼所见,还跟那人近前打了招呼的!虽说老人没理采,但真情实感不容抹杀呵。他可是心里藏不住事的人,若是今儿没弄个清楚,晚上一个人睡大屋,侧面有个人鬼迷案作邃,你说能睡出“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的那份从容吗?只怕颤颤巍巍,第二天早上脸上还得摆两只熊猫眼呢!
子山先在庄重平展的石板铺就的桃花台上转了一圈,又到祠堂里寻了个遍,莫说一个人,人睡的床铺都没有发现一个!他又钻到塔楼,一层一层的往上寻找,寻到楼顶,空发现大旺和鬼儿两个人在那里一心一意的补窟窿眼。他脚步沉重,双眼无神,若有所失。
“寻到了吗?我说没有吧!”鬼儿朝他讨好的坏笑。
“呵。”大旺被气氛感染,是真觉得好笑,实在没忍住,笑出声后觉得有点没礼貌赶紧刹车。
大山不得不怀疑自己:难道当时真的梦游了?而且是大白天站在四五丈高的塔顶迎风梦游?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补完塔顶,桃子山便随大旺去看一看自家的大田所在地。即使是从前的那个作为秀才的人也对自己家的田产明显用心不够,甚至缺泛起码的了解,他不得不先自央人作些介绍。好想想什么应对之策。
他的那二十亩水田在村东边,位置确实有点高,严格的讲,应该属于滩田了。滩田的优点是泥巴上温快,植物也生长快,因而产量高;缺点也很明显,干旱的年头容易缺水,从而导致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当然,桃花村并不缺水,一条大泉自山中流出,长年不断,就是在旱年,流量也从不减少。事实正如大旺描述的,他剩下的这块地是否能旱涝保收,完全取决于前面山坝的高低。以前当然不怕,因为那一大块的水田也是他家的,如今被二老爷掠去,命根子握在别人的手里,一切就显得有点微妙了。
子山走近了看了看,保守估计,如果他那二叔真下狠手,把前面的坝给搂平了,流过来的水要继续灌进水亩,差了个将近两尺以上的垂直距离。要用个传动装置的话,估计问题不大。可古代是没有电力一说的,也没有烧油的动力机械,单靠人力操作,可以搞个水车,但作田成本可就高了。
抬头往上望,山坡上有一大片的旱地,旱地边有一口小小的池塘,池塘边有两户人家:一家是桃子旺,另一家就是王武。他们还是姻亲呢。
子山打量着池塘,池塘太小,水量也不够,用它灌溉二十亩田地,显然也不现实。
目光越过两家草屋,继续往上,便见一座颇为雄伟的青石山峰。在以前,当地人就叫它青石山。但自从若干年前来了个道士,他算命卜卦颇有神通,村民们暗地里都称他为活神仙,由于道士常常爱在此山中巨石上打坐,虔诚善良又愚昧的人们为表示诚意,便自发蓦捐,经过五年的努力,终于在那里建了一座三真殿。从此,这山不再叫山,就叫三真殿。
殿虽不大,但当地是没有烧窑的技术的,每一片砖瓦都要从八十里外的乌窑堡运来。交通不便,又没有车马,完完全全靠肩挑手提,哪一片不凝聚老百姓的诚意和血汗呵!桃二老爷那么大的地主,都只能住茅草屋呢,可见在这里建砖瓦房的成本有多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